欧美二区在线_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_久久精品99久久_av中文一区

研究股票而不是主力動向

來源:767股票知識網 時間:2019-05-17 10:07:02 責編:767股票 人氣:

市場上有所謂專業的投資人,掌管著數以億萬計的資金,就是這些人造成市場的動蕩。他們不去研究企業下一步發展的方向,反而專研于其它基金經理人下一步的動向。對他們來說,股票只不過是賭博交易的籌碼,就像是“大富翁”里的棋子一樣。他們的做法發展到極致,便形成所謂的投資組合保險,一個在1986到1987年間廣為基金經理人所接受的一種策略。這種策略只不過是像投機者停損單一樣,當投資組合或是類似指數期貨價格下跌時就必須處分持股。

——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現身說法】

巴菲特認為,投資者買入股票的價格必須合理,買入價格過高是老天爺也不同意的事。只有買入價格合理,才能談得上確保獲利回報。討論買入價格是否合理,關鍵要與其內在價值相比,而不是看主力機構的炒作動向。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1987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說,1987年美國股市的表現非常精彩,可是最后股指卻沒有上升多少,道·瓊斯工業指數全年只上漲了。回過頭來看,股票指數就像過山車一樣,10月份以前一路竄高,然后就突然收斂下來。

巴菲特分析說,究其原因在于市場上有一些所謂的專業主力機構,他們掌握著數以億萬計的資金,造成了市場動蕩。

這些主力機構不去研究上市公司下一步的發展方向,而是把主要精力用在研究同行下一步如何操作的動向上。對他們來說,股票只不過是一種賭博交易籌碼,并且還推出了各種主力機構普遍接受的一種策略,那就是所謂“投資組合”。當股市下跌到一定幅度時,這種投資組合就會涌出一大堆賣單,推動股市進一步下跌。例如,在1987年10月,這筆資金的規模高達600億~900億美元,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成為股價迅速上漲或下跌的推動力。

巴菲特說,投資者的正確做法是,要把股票交易價格是否合理與其內在價值相比,而不是看主力機構如何操作、該股票的價格在主力機構操縱下今后是上漲還是下跌。

他忠告投資者,如果你認為這些主力機構是從事“投資”的,那就大錯特錯了。就好比說,一個理性的主人在買下某農場后,是不會四處委托不動產經紀人打聽有誰要買這家農場一樣。有誰聽說過,因為隔壁的農場最近賣出的價格更低一些,這位主人就急于想把自己所擁有的農場也賣掉的?或者,你在幾分鐘前聽到你隔壁的房子比以前更便宜的價格賣掉了,你也就馬上考慮是不是也把自己的房子賣掉的?

巴菲特說這句話的意思是想表明,上述賣農場、賣房屋的做法看起來十分可笑,可這卻是主力機構或投資顧問對你所傳授的投資組合風險理論。這種理論在中國股市中也非常普遍,這就是所謂的“止損”。

而在巴菲特看來,用這種觀點看待股價的高低是完全錯誤的。股市波動是正常的,作為理性的投資者來說不應當因為股價波動就輕易賣出股票。唯一能夠作參考的,應當是看該股票的內在價值,以及將來的發展趨勢。

巴菲特說,有這么多資金整天掌握在這樣的主力機構手里,股票市場怎么會不劇烈波動呢?由此,一些散戶投資者就抱怨說,市場是由主力機構操縱的,散戶投資者根本一點機會也沒有。

巴菲特認為,這種觀點非常錯誤。因為無論你的資金多少,股市面前人人平等;相反,越是市場波動劇烈,對理性的投資者就越有利。

巴菲特的原話是:“只要他能夠堅持自己的投資理念,事實上由手握重金的基金經理人所造成的市場波動,反而使得真正的投資人有更好的機會可以去貫徹其明智的投資行動。只要他在面臨股市波動時,不會因為財務或心理因素而被迫在不當的時機出脫手中持股,他就很難會受到傷害。”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2006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以剛過90大壽的老朋友許洛斯(Walter Schloss)為例,介紹了他的操作手法。

巴菲特說,早在50年多前,當時有一個圣路易斯家屬希望巴菲特為他們推薦幾位既誠實又能干的投資經理人,而巴菲特向他們推薦的唯一人選就是許洛斯。

許洛斯沒有上過大學商學院,甚至沒有讀過相關專業,但是從1956年到2006年間卻一直掌管著一個十分成功的投資合伙事業。他的原則是,投資合伙人一定要賺錢,否則自己不收一分錢。

那么,他又是如何來操作股票的呢?

巴菲特介紹說,許洛斯從來沒有聘請過秘書、會計或其他人員,唯一的員工是他的兒子愛德文,一位大學藝術碩士。

許洛斯和兒子從來不聽什么內幕消息,甚至連公開消息也很少關心,完全采用他與本杰明·格雷厄姆共事時的一些統計方法,歸納起來就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努力買便宜的股票。”

在他們看來,什么現代投資組合理論、技術分析、總體經濟學派及其他復雜的運算方法,一切都是多余的。

值得一提的是,許洛斯在他長達47年的合伙事業中,投資的大多數是冷門股票,可是其業績表現卻大大超過了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

【巴菲特智慧結晶】

巴菲特認為,投資者的重點應當放在股票身上,而不是判斷主力機構有沒有進入該股票、接下來是不是會拉升該股票。他以許洛斯在長達47年投資生涯中從來不關心主力機構為例,充分說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