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二区在线_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_久久精品99久久_av中文一区

股市不該是宏觀經濟晴雨表

來源:767股票知識網 時間:2019-05-17 10:42:03 責編:767股票 人氣:

我們分別在1967年買進國家產險公司、1972年買下喜斯糖果、1977年買下水牛城日報、1983年買下內布拉斯加家具中心、1986年買下史考特飛茲,我們都是趁它們難得求售時才得以買進的。當然也因為它們的開價我們認為可以接受。當初在評估每個案子時,我們關心的不是道·瓊斯工業指數的走勢、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的動向或是總體經濟的發展,而是這些公司本身未來的前景。而如果我們覺得這樣的方式適用于買下整家公司,那么每當我們決定要透過股市買進一些好公司部分的股權時,為什么就必須采取不一樣的做法呢?

——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現身說法】

巴菲特認為,投資者不準備持有10年的股票不要買。股市不是也不該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所以投資者購買股票的著眼點應該放在該股票本身的發展前景上,而不是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1994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說,伯克希爾公司過去買入國家產險公司、喜詩糖果公司、水牛城日報公司、內布拉斯加家具中心、史考特飛茲公司等,根據的都是這些公司的內在價值和未來發展前景,而不是道·瓊斯工業指數的走勢,或者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的政策動向,甚至也不是美國經濟的總體發展趨勢。這種考察方式既適合于整體買入某家公司,當然也同樣適合于買入該公司的部分股權。

巴菲特為什么會認為股市不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呢?要知道,長期以來尤其是在中國,總認為股市起到了反映一個國家乃至世界宏觀經濟晴雨表作用的。

巴菲特是一個注重實證考察的人,所以這里可以用2001年11月10日美國《財富》雜志發表的巴菲特的一篇文章中的觀點來加以論述。在這篇文章中,巴菲特以翔實的歷史數據論述了1899年至1998年的100年間美國股市的整體走勢和國民生產總值(GNP)走勢完全背離的現象。

巴菲特在文章中重申,長期來看股市與美國經濟的整體成長性是相關的,過度高估或低估的股價肯定會回歸于其內在價值。

巴菲特的研究表明,美國股市的長期平均年復合回報率大約為7%左右。不過,如果從某個特定階段看,由于受利率、投資者預期收益率、心理因素等影響,股市的投資回報率是忽高忽低的。這就是巴菲特經常引用他的老師本杰明·格雷厄姆所說的一句話:“從短期來看,市場是一臺投票機;但從長期看,它是一臺稱重機。”

例如,1964年至1998年間,美國股市的整體走勢就與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走勢完全背離。這個期間一共有34年,其中道·瓊斯工業指數在前17年的走勢就和后17年完全不同。

從前17年看,1964年末的道·瓊斯工業指數為874點,1981年末為875點,17年只增長了1個百分點,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可是誰都不敢說這17年間的美國經濟也是原地踏步的,因為這不是事實。研究表明,在此期間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增加了373%。

從后17年看,1981年末的道·瓊斯工業指數為875點,而1998年末為9181點,17年間增長了倍,屬于典型的大牛市行情。同樣毫無疑問,在這期間美國的經濟發展絕對沒有這么快。研究表明,在此期間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增加了177%。

如果把考察期間擴大到整個20世紀,可以看出經常如此。在這100年間,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在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后實際增長了702%。而如果繼續把這100年劃分為10個10年期來考察,再扣除1929年至1933年的經濟大衰退和兩次世界大戰,美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仍然是持續增長的。如果股市能夠作為宏觀經濟晴雨表的話,那么在這10個階段中,美國股市都應該是不斷增長的,但事實根本不是這回事。

例如,1900年的美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相當于1996年的4073美元,1920年的這一指標相當于1996年的5444美元,增長了。可是這20年內,道·瓊斯工業指數只是從當初的66點增長到72點,增長了9%,年平均增長率只有。1964年至1981年,美國股市中又出現了與此非常相似的一幕。

而在接下來的1920年至1929年9年間,道·瓊斯工業指數卻從72點一躍而上到了381點,增長了429%。緊接著,1930年至1948年間,道·瓊斯工業指數又幾乎下跌了一半,1948年末只有177點了,而同期國民生產總值卻增長了50%。類似的情形以后又重演過好幾次。

股市走勢為什么會和宏觀經濟環境有如此大的反差呢?傳統經濟學和金融學教科書上都無法對此作出合理解釋,因為這不是用宏觀經濟波動就可以解釋清楚的,更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波動導致股市相應波動的說法相矛盾。

對此巴菲特的解釋是,這種反常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利率、預期投資收益率、投資者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其中尤其是利率因素最關鍵,它就像地心吸引力一樣吸引著全球所有資產的價值。而用這一學說對照巴菲特所分析的上述各個階段的股市走勢,確實非常吻合。

限于篇幅,關于利率、預期投資收益率、投資者心理因素等內容這里不加展開,本書后面將有詳細敘述。

【巴菲特智慧結晶】

巴菲特認為,股市不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實際上它受利率、投資者的預期投資收益率和心理因素的影響更大。所以,投資者在購買股票時更應該考慮的是該股票的微觀面,而不是整個宏觀經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