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二区在线_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_久久精品99久久_av中文一区

資本主義在美國(7)

來源:767股票知識網 時間:2019-05-17 10:10:30 責編:767股票 人氣:

公元1815年以前,在美國有六個百萬富翁,他們的致富之道都是靠船運及貿易。其中最有名也最富有的是費城的史蒂芬·吉拉得(Stephen Girard),吉拉得在法國出生,父親是船長,因此他在十幾歲時就開始.上船,后來成為一位成功的貿易商。他到美國投資土地,購買銀行股票、政府債券等,每一筆投資都相當成功之后,吉拉得創立自己的銀行,并與年輕激進的商人約翰·雅各布,阿斯特(John Jacob Astor)組織企業聯盟,合伙做生意。
吉拉得死后,留下價值600萬美元的不動產,這在當時是一筆巨額款項,但今天甚至不敷負擔一位籃球選手的年薪。由于吉拉得是一個無神論者,他堅信沒有任何宗教的神職人員會為增建校舍而捐獻愛心,因而他將大部分的遺產捐給專門收養照顧男孤兒的學院。
不過,吉拉得所有的資產價值卻被其后的約翰·雅各布·阿斯特所大大超越。阿斯特從德國移民到美國,最初做的是毛皮交易,后來他將部分資本轉投資在一艘往來中國做貿易的船只,并因此而獲利,阿斯特的船運事業遂從一艘船變成兩艘、三艘、四艘,終于到擁有一個快速船隊。這支船隊在美國銀行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成長如此快速,可說是一個相當大的成就。
當時,銀行發行貨幣的數量是根據該銀行金庫中所儲存黃金和白銀的數量而定,由于倫敦儲有充足的黃金,因而銀行可印制大量貨幣供民間商業大亨借貸以擴充事業,但在美國由于黃金存量太少,以致無法大量發行貨幣,阿斯特及其后的資本家都因借不到資金而終止擴展事業的計劃。
由于資金的供應不夠充裕,致使阿斯特的競爭力受到影響,因此他毅然決定放棄國際貿易,專心于美國市場。事實上,他在美國市場也做得有聲有色,到1848年他過世時,享年84歲的他擁有兩千萬美元的資產,大約是老朋友吉拉得的三倍。
在阿斯特過世后不久,報章媒體開始廣泛討論他的巨額財產,人們對阿斯特的家人繼承了超過1900萬的遺產,卻只捐五50萬美元給慈善機構反應強烈,這件事也引發美國人民熱烈的討論;任何人如果不能在死后將全部財產帶走,該由誰來繼承?當時一般人的意見是阿斯特該將大部分的錢分給他的同僚,只需少數給親戚就可以了,因為資本主義的特色就是取之社會,用之社會。
直到今天,這仍是大眾熱烈激辯的議題,每個人幾乎都同意努力工作、不斷發展以賺取更多利潤是件好事,但對遺產的分配卻意見分歧。如果在今天,阿斯特可能無法將95%的資產留給他的子孫,因為現今美國的遺產稅法規定,任何死后贈與將被課征95%的遺產稅,同時,遺產贈與對象也可有不同的選擇:他們可把遺產捐給私人公益團體、基金會,包括大學、醫院、無家可歸者收容所、艾滋病研究中心及食物救援中心,或是將大筆遺產留給政府。
股市發展緩慢
到了1800年,已有295個公司在美國成立,但是他們絕大多數都屬私人所有,一般大眾無法具擁有權。在當時,一般人對成立公司爭議頗多,支持的人認為它是足以使整個社會受惠的一個重要民主聯盟,反對的人則認為它只是那些自私者所成立的不民主、詭詐又具顛覆性的組織。
當時對任何一位股票投資人來說,都是一個令人挫敗的時期,雖然州政府為了讓人們安心投資,特別通過,一項法令,免除了一個公司在遭受控告時,其股東除損失股票票面金額外所應負的責任。但是此舉并未帶動投資熱潮,因為在當時一般人并沒辦法像今天一樣很容易找到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大淡彼此中意的公司行情或分享投資理念。
此外,當時報章媒體上也沒有所謂的商業專欄、《錢》雜志,或是其他教人選股的書籍可供參考。事實上,當時也沒有多少股票可供選擇,充其量只不過十來家銀行、寥寥可數的保險公司及一兩家瓦斯公司而已。1815年3月,今日備受肯定的《紐約商業廣告人》刊物曾將當時所有上市公司做了一次完整的調查,總計有24家股票上市,其中絕大部分是銀行,到了1818年,增加為29家,1830年為31家。
早期華爾街的股票交易是在一株大樹下進行的。之后,曾換到一間租來的房子里及咖啡廳里。有一次,其中一處在交易進行中失火,只見大伙不慌不忙地搬到另一間干草棚去,繼續股票買賣。
紐約股票交易所在一般人眼里,交易環境并不是很好,投資人得四處游走逡巡,等待每一股的交易。整個過程進行得十分緩慢,進場的交易人在早上11點半開始進行股票買賣,必須到當天的凌晨一點半才能結束。其交易過程的遲緩,可以從1830年3月16日那天,出現有史以來交易進行最慢的紀錄可見一斑。那天只有31筆交易完成交割,比起1995年平均一天的總成交額達到3億3千8百萬美元,真是小巫見大巫。
公共建設帶動股市發展
股票交易活動在1835年開始蓬勃發展,當時被列入紐約股票交易所的公司已多達121家。美國境內也陸續展開河川、高速公路及橋梁的鋪造,而這些重大的建設工程都需要錢,其經費便是從買賣股票及債券而來。此時銀行股也不再像一、二十年前那么搶手,反而是鐵路股和債券變得熱門。曾經有一段時間,人們只要看到股票名字上有“鐵路”兩個字,就會不計血本大肆搶購。同時人們也開始花大把大把的鈔票,買下所有靠近鐵路的土地,如果沒有錢買,就去向銀行貸款。銀行把錢大量借給從事這種房地產交易的人,而許多農人也就此棄農從商,搖身變成房地產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