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二区在线_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_久久精品99久久_av中文一区

第一章 資本主義在美國(12)

來源:767股票知識網 時間:2019-05-17 10:10:27 責編:767股票 人氣:

這些強盜男爵有一些共同特征,就是他們都是虔誠的教徒,生活相當儉樸保守,日常用度節儉到吝嗇的地步。他們大多發跡于鐵路事業,并汲汲于并購他人經營的路線。除此之外,他們也利用股市來賺取更多價差,而在他們的操作下通常也都賺多賠少。吉米·菲斯克當時被稱為最會賺錢的人;杰·庫克則最會炒作自家股票,并使人們愿意用超過股票價值的價格去買他的股票,其旗下的愛力鐵路股(Erie Railroad)被華爾街謔稱為“華爾街的十字女郎(Scarlet Woman of Wall Street),為這家公司自1873年到1942年間從來沒有發過任何股利,當杰·庫克的信用倒閉后,引發了類似1873年的股市恐慌,許多家華爾街著名券商跟著倒閉,整個金融運作幾乎停擺。
美國人口在1864年——1990年迅速增長了兩倍,鐵路運輸量更大幅成長七倍,每個人每天幾乎都能聽到火車運送的哨音;后來喬治·西屋(George Westinghouse),一位22歲的聯軍退伍士兵,發明了氣動式剎車,及電燈取代電氣及煤油燈;普曼(Pullman)則發明了火車車廂。參與鐵路經營的人前仆后繼,玩股票的更是一頭栽進運輸股里,但由于運輸股的風險及丑聞不斷,小額投資人損失慘重,這些強盔男爵卻個個賺得口袋滿滿??窟\輸股致富最有名的莫過于卡尼爾·范德比(Cornelius Vanderbilt)這位大亨在1877年死時留下了價值1億美元的資產給他的兒子——威廉·范德比(William Vanderbilt)??釥枴し兜卤仍诋斈瓯灰暈槿雷钣绣X的富翁,其財富大多是從紐約中部的鐵路運輸業積累而來。不過即使他生前被譽為頂級商業大亨,但死后卻惡名昭著,因為他完全沒有為那些替他付出血汗的工人留下任何福利。
社會大眾對于范德比這種忘恩負義的做法感到不齒,但范德比本人卻認為,他所建立的鐵路就是對社會最好的回饋,他的財富沒有必要和眾人分享;威廉·范德比更是直截了當:“社會大眾應該怪的是他們自己。”
在美國經濟啟蒙階段,并不是每件事情都有章法可循,就像現在許多新興國家的情況一樣,幾乎每過個幾十年,就有一次金融風暴發生,人們搶著到銀行去提領存款,而銀行方面由于多數現金都已貸放出去而沒有額外的資金來支應存戶的擠兌,演變到后來銀行倒閉,企業跟著沒有現金支付款項,金融秩序隨之崩潰,股票市場也跟著崩盤,債券市場因為發行公司無法兌現支付定期利息,而跟著崩潰,經濟活動就此停頓下來。
歐洲人可說是1873年美國經濟大恐慌的主要受害者。金融事件頻仍,使得美國人的信用掃地,就像現在許多俄羅斯的創業者一樣聲名狼藉。
在1893年的經濟恐慌中,有多達四分之一的鐵路公司倒閉。不過不管如何,經歷經濟恐慌存活下來的公司到現在仍活力無窮,擁有成千上萬的員工為股東權益效力。想想看,20世紀初期世界地圖上出現的國家至今已有一半從地圖上消尖,但賀喜、桂格燕麥、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杜邦公司(Du Pont } }波士頓銀行(Bank of Boston)、美國煙草(American Tobacco)、美國鋼鐵(U·S·Steel),以及標準石油所衍生出的分支機構如艾克森(Exxon)、曲弗龍(Chevron)、摩比(Mobil),阿摩寇(Amoco)等,到今天仍蓬勃發展,歷久彌堅。
令人望而生畏的壟斷企業
在20世紀初,許多跡象顯示資本主義仍不夠完美。一開始,資本主義的本質在于只要有好點子,每個人都有出人頭地的一天;但演變到后來社會資源卻漸漸為一小撮人領導的龐大事業所寡占,這就是所謂的壟斷事業。
我們可以說壟斷是除了希特勒以外,對美國社會最大的威脅。如果你玩過大富翁游戲,你就知道壟斷事業的可怕性。這個游戲規則就是想盡辦法把所有的房地產都買下來,使所有過路的人都必須支付地主一大筆錢求宿一晚,勝利者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把所有人的鈔票都放進自己的口袋里。
在現實社會里,壟斷事業就是這樣,但是它的招式卻更多樣化,而不只發生在房地產而已。壟斷的發生通常都是由一個大人物控制了相關產業的所有資源,進而擁有價格的控制權。比方在糕餅業只有一個公司供應面包餅干,所有顧客都必興付出由該公司所訂的價錢來買面包,否則一般人根本別想有面包餅干吃。而不管是在糕餅業、玩具業,或是航空業,如果有壟斷發生,顧客就沒有其他選擇,因為其他的公司不是遭到合并,就是被整到沒生意可做而關門大吉。
前面所提到的一些貿易公司,如維吉尼亞公司或是荷屬東印度公司,就是這類壟斷企業。他們的營業執照都是由歐洲國王所頒發的,因此只此一家,別無分號,沒有人可以和它們競爭。
第一個發現壟斷概念并了解其對社會的威脅的人,就是著名的經濟學家亞當·史密斯,他在《國富論》里就曾提出一個偉大的見解,即“沒有競爭,也就沒有所謂的資本主義”。因為只要有人能夠制造出更價廉物美的產品,其競爭者就不可能茍延殘喘,因此,競爭可說是促使企業努力不懈改良產品的原動力,失去競爭任何公司也都將永遠失去客戶的信賴。
19世紀中期美國經濟正蓬勃發展時,社會上充滿各種競爭態勢。亞當·史密斯曾說,企業也許不喜歡競爭,但對社會而言卻是好事一樁。事實的確如此,企業界對競爭確實避如蛇蝎,因為如此一來他們必須因應競爭而不斷改良產品,他們無不希望產品能夠賣更高的價錢,而且是消費者非付出不可的代價,因此,他們想出如果能夠使企業主齊聚一堂,大家商量好定價標準,那就不需彼此競爭了,而且最好能夠形成策略聯盟,如此組織力量將會更大。于是,盡管這是一種非法行為,一些大企業集團仍在1870及1880’年代陸續出現,以固定價格賣出所有類似商品。
1880’年代初期.一個在洛克斐勒石油公司工作、名叫道得(S·C·T·Dodd)的年輕律師想出了一個讓這些集團游走法律邊緣的方法,那就是設立一個信托公司(Trust,編按:在國內稱為托拉斯),邀集所有相關的公司加入,以便于制訂價格,
簽訂生意合作案,并且避免價格競爭,最重要的是,這一切都是合法的。
這個主意馬上引起洛克斐勒的興趣,他集結了40家當時主要的石油公司,申請加入一個信托公司。由于洛克斐勒采取超低價格的競爭策略,許多公司懾于洛氏的強勢作為不得不加入。
雖然洛克斐勒的策略相當霸道,但是確實達到功效。不過那些被強行納入的石油公司,后來改組成“標準石油信托公司”(Standard Oil Trust)與其競爭,
一夜之間,標準石油變成世界上最大、最有力量的石油集團,并控制著大多數的石油井及90%的煉油廠,顧客必須付出相當高的成本購入石油,否則便無油可用了。
這些獨裁者后來開始轉移目標至鐵路事業上,強迫經營者以較低的運送費用來運載他們的石油,不遵守游戲規則的鐵路公司便得冒著無生意可做的風險,因為90%的石油都是這些公司所提煉出來的。
標準石油把其獨占觸角延伸到各個產業;洛克斐勒控制著油井及煉油廠。其他行業也開始有樣學樣,組織起信托公司,包括糖業信托、威士忌酒信托、棉花油信托、鉛業信托、煙草信托等。先前提到的詹姆斯·杜克(James Duke)及其主要競爭對手共同組織了今天赫赫有名的美國煙草公司(American Tobacco Company)。
信托公司一時間形成企業風潮。除了以上列舉的,還有史威特兄弟火腿信托公司(Swift Brothers)、聯合水果信托公司(United Fruit)那比斯可糕餅業信托。而沒有組成信托的便另辟蹊徑一一企業并購。并購成功的例子包括國際收成(International Harvester)、杜邦公司、安娜康達銅礦公司(Anaconda Copper)、鉆石搭配公司(Diamond Matcher)及美國煉制公司(American Smelting and Refining)等。許多鐵路公司也不落人后,采取并購的方式增強自己的實力,如范德比鐵路(Vanderbilt roads)、賓州鐵路(Pennsylvania Roads)、山丘鐵路(Hill Roads)、哈里曼鐵路(Harriman Lines)、庫德鐵路(Gould Roads)以及洛基島鐵路(Rock Island System)。當這些鐵路公司發生財務危機,銀行家摩根就出面幫忙重組,以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