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二区在线_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_久久精品99久久_av中文一区

第五章 企業的興衰(2)

來源:767股票知識網 時間:2019-05-15 15:54:06 責編:767股票 人氣:

隨著銷售業績的不斷攀升,兩個史蒂夫也在蘋果電腦公司的實驗室忙碌于發展斷的蘋果電腦。在1979年,他們又募集更多錢;瓦奈克賣掉一部分持股給資本家費茲·沙羅飛(Fayez Surefire)另一個由羅福羅斯查得公司(L·F·Rothschild)所帶領的風險資本家們也投資了720萬美元。
到1980年1月,蘋果股票上市時已生產到第四代電腦。像蘋果電腦公司這樣等到證明實力后再上市的情形,是最典型的例子。
公司上市揚帆待發
到了上市階段,股票市場就可以充分發揮作用。公司已經整頓好而且準備全面擴展業務,或者是原先只是開一家商店,當這家店成功之后,該公司就計劃第二家、第三家店接連開下去。這種富有野心的行動,需要更多的資金來支援,已經不再是那些貴人與風險資本家所能完全供應,這時最好取得資金的方法,就是從你我身上下手。
決定公司上市就好比一個人決定競選公職一般,是個很重要的決定。一旦決定,就得開放自己讓新聞媒體挖掘消息,并且接受政府機關的關注。當公司決定從私人企業轉變為上市公司時,就好像一個政治人物的生活,已不再是屬于自己而是公眾的了。
為什么公司要采取這個步驟而忍受像是活在透明魚缸的痛苦呢?因為成為上市公司是其募集足夠資金以發揮最大潛力的最好選擇。
一個公司有兩個重要的生日:一個是創立之日,一個就是上市日期,這個神圣的大事被稱為新股上市(initial public offering)。每年都有數百支股票在券商輔助下以此種方式上市。
承銷商的部分工作是將股票賣給有興趣的投資人,這個過程稱為承銷(underwriting)。他們通常會展開一連串的“巡回說明會”(road show),去說服潛在的投資人來購買股票,這些潛在的投資人會收到一份“公開說明書”(prospectus),這份公開說明書會說明該公司的所有狀況,其中也包括一些投資人該注意的不利事項,而且這些警語會用斗大紅色的字印刷,所以投資人不能以沒看見來規避風險責任。在華爾街,這些警告標稱為“紅青魚”(red herrings)。
在公開說明書中,這些承銷商會預估其發行價格,他們通常會選個區間,例如12至16元,在巡回說明會后視客戶反應來決定最后價格。
最后承銷公司將承銷公告刊登在報紙上,因為看起來像碑文,所以有人就戲稱其為“墓碑”(tombstone),而在上面顯著位置標示所謂的“主辦承銷商”(lead bank)的名字。你可能會很驚訝這些承銷商為了搶當主辦承銷商而競爭不已。
華爾街對“墓碑”(tombstone)這個字有句雙關語:“Where a human life comes to an end with an Undertaker and a tombstone,a company's public Life begins with an underwriter and a tombstone”意即一個人的終點是結束在承辦殯喪者(undertaker)和墓碑(tombstone)上,但一個上市公司卻是誕生于承銷商(underwriter)和承銷公告(tombstone)上。
小投資人很難買到新上市股,這些新上市股通常預留給那些大投資者,像是那些動輒可以運用百萬或億萬美元的基金經理人。
蘋果電腦公司的460萬股新上市股,在基金經理人的爭先恐后下,一個小時以內就銷售一空。業余投資者一如以往被排除在外,這個情形在麻塞諸塞州更為明顯。美國許多州訂有所謂的藍天法案(blue-sky law)來保護公眾免于在不誠實的促銷活動中受到傷害,而麻州的執法者在當時將蘋果電腦公司的新股上市列為可能是這類的促銷案,實在有點錯得離譜。
承銷活動結束后,就開始分配“所得”,一部分錢給那些主辦巡回說明會等活動的承銷商;一部分錢給該公司賣出持股者,包括創立者、“貴人”、和風險投資人;剩下的錢則交由公司用來拓展事業。
到這時候,這個公司開始有了新的所有權人,也就是那些購買新上市股的投資者,他們的錢用來支付承銷商,使原股東富裕及幫助公司成長。現在一個眾所矚目的焦點時刻來臨:股票將在交易市場開始交易了。
蘋果電腦公司股票于1980年12月正式在那斯達克店頭市場(NASIAQ over-the-counter market)上市。此時,任何人都可以買這支股票,包括那些原本在承銷階段遭拒的投資人。這些新上市股股價經常會上揚數天、數周,或甚至數個月,但當此熱潮消退時,股價終究會滑落下來。蘋果電腦公司的股票,在交易的十二個月后,股價從原本上市每股22元跌到14元。這種情形并不常出現,通常發生在當原先購買者釋出大量股票而散戶接到最后一棒時。
公司創立者并不需要賣掉他們的所有持股,正常而言,他們只會賣掉一小部分持股,而這也就是喬伯斯、瓦奈克和馬庫拉變現的方法。事實上,他們仍保有大部分的股票。而在上市第一天后,這些股票就使得他們每個人的凈資產價值超過1億美元,對喬伯斯和瓦奈克來說,從四年前的1300美元到現在的1億美元,實在是很不錯的收益(就馬庫拉當初的25萬美元來看,投資回報率也是相當驚人)。
只有在商品經濟的制度下,一般投資人和中途輟學的學生才有可能創立一個擁有上干員工的公司、繳納稅賦,并使得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企業唯一能從自己公司股票受益的機會,就是當新股上市時。當你買一輛克萊斯勒中古廂型車時,并沒有為克萊斯勒帶來任何好處;如果你在股票市場買一股克萊斯勒的股票,也沒有為克萊斯勒帶來什么好處。這些股票在私人手中轉來轉去,就好像中古廂型車在不同的車主間轉來轉去一樣,所交易的錢只是從一人轉手到另一人。只有當你買一輛新的克萊斯勒車子,克萊斯勒公司會得到一些好處。同樣的,只有公司發行新股上市,公司才會從中得到好處。公司可能一生僅僅發行過一次新股,也可能后來又發行所謂的增資股(second Aries)。
充滿精力的青年期公司
年輕的公司總是充滿精力,新穎的構想以及對未來滿懷希望,其長處是潛力無窮,但是缺點是經驗不足。因為在上市時募集不少資金,所以此時并不需要去擔心支出的問題。大部分的公司無不期望在用完募集的資金之前就能夠創造財富,但并非一定都能如愿。
在公司發展初期,公司是否能生存下去還是個未知數:它可能在產品上有很好的構想,但卻在還沒生產送到商店銷售之前就已經用完所有資金,或者這個構想根本沒有想象的好。也可能遭別人控訴剽竊,如果陪審團同意這項控訴,這家公司可能被迫支付根本付不起的賠償金,更有可能別家公司推出更好或更便宜的商品,以致商機盡失。
在產業競爭激烈初期,不同公司總是互相打擊對方,電子業是個很好的例子。譬如某實驗室的天才發明一種更好的變壓器,而且6個月內隨即上市,導致對手留下一堆沒人要的舊產品。由此就很容易理解為何半數的新公司都在五年之內解散,以及為何大部分倒閉事件都是發生在競爭激烈的產業。
由于這么多各式各樣的災難可能發生在這種高危險青春期的公司,所以擁有其股權的人必須仔細注意該公司的發展,以保護自己的投資。投資人不能買了股票后就放著不去管它,尤其是對新成立的年輕公司,應該要注意其每一步發展。它們通常是處在一個極不穩定的狀態,一個錯誤就可能導致公司倒閉而退出產業,尤其是其財務能力,更不容忽視,因為那是年輕企業的生存命脈。
當人們出外旅游時,總是會帶太多的衣服卻帶太少的錢,年輕的公司也常患同樣的錯誤:就是它們從太少的資金開始起家。不過年輕白手起家的公司也有個優點,就是它們發展的速度非常快,雖然草創初期一切都不是很穩定,然而各方面卻都有無限寬廣的增長空間,這也正是為何年輕的公司可以沖刺超過那些中年公司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