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二区在线_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_久久精品99久久_av中文一区

第五章 企業的興衰(8)

來源:767股票知識網 時間:2019-05-15 15:54:03 責編:767股票 人氣:

百事可樂在其多角化并購上做得非常好,該公司的并購企業包括肯德基炸雞、塔克鐘(Taco Fell)和必勝客,它在這些并購的速食店餐廳里賣出相當多的百事可樂,這就是標準的由炸雞到飲料的企業整合做法。
就菲利浦·摩里斯而言,一旦你了解到其所并購的企業全部是消費者非常熟悉的消費品牌,你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它能從香煙、起司、啤酒、甜甜圈到面紙等,整合這么多完全不相關的行業,卻又很賺錢。
這里有一個很諷刺的企業整合例子。漢斯并購了星騎士(Star Kist)鮪魚、歐伊達(Ore-Ida)洋芋和體重控制者(weight Watchers),這個整合讓漢斯公司一邊賣食品雜貨,一邊又賣減肥食品。一般人對體重控制者充滿不屑,但漢斯公司卻建立起該產品品牌來,而且在其行銷通路上大賣,漢斯的成功由此可見一斑。
曾經以莎莉廚房而聞名的莎莉(Sara lee)公司,在其收購豪華電器(Electrolux)而進入吸塵器行業以前,也曾瘋狂收購過許多企業,它旗下有布斯漁業(Booth Fisheries)、牛津化學(Oxford Chemical),以及富樂刷子(Fuller Brush),在那時,他一面賣蛋糕,一面賣掃蛋糕屑的吸塵器。但莎莉真正眼光獨到的做法是并購了漢氏企業,漢氏“蕾絲絲襪”(L’eggs)風靡美國一半的女性,且從那時候起,莎莉企業開始真正成為成功的大企業。
當一個公司收購一連串與這個企業完全不同業別的公司后,一般稱之為企業結盟(conglomerate)。企業結盟在三、四十年前很流行,但由于經理人普遍認為去管理別入的企業并不容易,以致這種企業結合的方式并不如預期成功,現在已經不再受歡迎。
美國應算是全世界企業結盟最多也最聞名的國家,各行各業幾乎每天都有不同的收購事件發生。西方高爾夫(Gulf & Western)公司的察爾斯·布勒東(Charles Bullhorn)是另一個企業結盟的冠軍,他幾乎沒有不想收購的公司,在他收購許多公司后,西方高爾夫被戲稱為饑不擇食公司。由于收購太多公司,因此在他死后,西方高爾夫公司股價上漲,因為股東相信新任的管理階層將賣出部分布勒東的收購企業,而使公司的獲利增加,而股東預期的完全符合事實。之后,西方高爾夫公司成為派拉蒙通訊事業(Paramount Communications),一直到派拉蒙公司被威爾康(Viacom)公司并購為止。
此外是美國罐頭公司,他所收購的公司從礦業公司到山姆·古狄(Sam Goody)音樂城,之后又和史密斯·巴尼(Smith Barney)和商業信貸公司(Commercial Credit Company)合并,合并后,公司名稱改為普美利加(Primerica)。后來普美利加買下美國運通旗下的席爾森(Shearson)公司,并將該公司并入史密斯·巴尼公司。隨后,普美利加又買下旅游者保險公司(Travelers Insurance),并把普美利加更名為旅游者企業集團。
最后要談的是ITT電訊公司,該公司的“結婚”紀錄比伊莉莎白·泰勒的紀錄還高。從1961年開始,他合并或接管過超過l家企業。之后又賣掉其中六家,這些并購的公司包括艾維斯租車、大陸銀行、利維家具(Leavitt Furniture)喜來登酒店(Sheraton Oil)、坎廷公司( Canteen Corp)、伊頓石油(Eaton Oil,明尼蘇達國家人壽公司(Minnesota National Life)、雷歐尼爾(Rayonier)首普財務公司(Thorp Finance)、哈福特保險(Hart-Ford Insurance),以及賓州玻璃砂(Pennsylvania Class sand)。接著一連串的收購名單中,ITT選擇了凱撒世界集團(Caesar’s World)及麥迪遜廣場花園(Madison Square Garden)。
然而,25年的并購及收購,沒有一次能讓ITT,徹底改善體質,股價也毫無動靜,倒是90年代,ITT在公司內部自行實行削減成本及降低借貸,使公司體質獲得改善,到了94、95年其股價上漲三倍,而ITT也將公司分為三部分,除了ITT,本身以外,另外還有凱撒世界集團和麥迪遜廣場花園。
公司的終結
每天都有公司關門歇業。有一些是成立不久的年輕公司,由于沖刺太快太急,往往會借貸超出能力范圍太多的錢,最后被迫歇業。有一些則是中期成長階段倒閉的公司,他們可能因為產品不良、過時,使其產品沒有市場;可能是選了不正確的行業,或行業對了但時機不對,或最糟的狀況,既選錯了行業,時機又不對。而大型成熟企業,也可能像小型年輕企業一樣會倒閉,諸如美國棉石油(American Cotton Oil)、拉寇得瓦斯(Laclede Gas)、美國活力(American Spirits)、包得溫機車(Baldwin)勝利者談話機器(Victor Talking Machine)以及制造者航空(Wright Aeronautical) 等,公司規模都曾經夠大也夠重要到被列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中,但他們現在都不復存在,也沒有誰還記得他們。同樣也是大企業的史度德烘培(Studebaker)、那許(Nash)。哈德森汽車(Hudson Motors)、雷明頓打字機(Remington Typewriter),以及中央皮件(Central Leather)今天也都不存在。
有一個方法可讓公司被消滅而又免于在死亡邊緣掙扎,那就是透過收購,或者經由破產法庭尋求破產保護。
上破產法庭是當一般公司付不出債務,以及需要時間重整唯一可行的方案,他們可以提出破產第十一法案(Chapter Ⅱ)的申請,以求獲得繼續營運許可,營運正常后償還債務。一旦公司提出申請,法院會指派一位托管人監看公司的營運,以確保每一債權人都受到平等待遇。如果公司仍然無藥可救,可申請第七法案,亦即當一個公司已面臨關門地步,這時它必須資遣員工、變賣公司資產,如桌、椅、燈及文字處理機等。
在公司宣布破產的案子中,通常會包含許多不同資金投入的利害關系人(包括員工、合作廠商、供應商、投資人)彼此為清償后分配到的利害而發生沖突。這些利益沖突的各方代表,常會花費巨資
延請律師為自己的權益力爭,但一般狀況下,這些債權人很少拿回他們的全部損失,對一個宣告破產結束的公司雖然沒有告別式,但卻有無盡的遺憾和苦難,尤其是對失業的員工及損失投資余額的債券和股票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