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二区在线_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_久久精品99久久_av中文一区

重商業道德,道不同不相謀

來源:767股票知識網 時間:2019-05-17 10:03:27 責編:767股票 人氣:

我對自己合伙公司的經營理念來自于為格雷厄姆工作的經歷。我從他的經營模式中得到一些啟發。我只是對其中某些事情做了變動,但這個經營模式不是我最先想到的。這一點從未得到認可。

——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投資策略

俗話說:“道不同,不相謀。”這句話看起來是對人說的,其實對人、對事都一樣,股票投資也是如此。巴菲特在投資股票時,就特別注重這家公司是否講求商業道德。

1973年,巴菲特買入華盛頓郵報公司股票時,華盛頓郵報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源于《華盛頓郵報》(占50%)、《新聞周刊》雜志(占25%左右)、三家電視臺和一家廣播電臺(占25%左右),此外,還有可以從《國際先驅論壇報》50%股份中得到的利潤分成。

自從華盛頓郵報收購了《國際先驅論壇報》后,它就很快超過了主要競爭對手《華盛頓星報》。1981年,《華盛頓星報》???從而使得《華盛頓郵報》實際上成為美國首都華盛頓唯一一家處于壟斷地位的紙質媒體。

巴菲特大量購買華盛頓郵報股票,當然與它所處的消費壟斷性有關,因為在巴菲特看來,有了這種壟斷地位,就能獲取“過橋費”收入。除此以外,他更看重的,是這家公司的商業道德。

20世紀70年代早期,《華盛頓郵報》面臨一系列問題:首先是1973、1974年的股價狂跌;其次是帶來無限煩惱的“水門事件”;接下來是1975年此起彼伏的工人*,出版業務一度處于癱瘓狀態。在這其中,最關鍵的是《華盛頓郵報》1972、1973年由于報道水門事件,受到來自美國總統尼克松政府的嚴厲指責,導致股價不斷下跌。

在面對要不要揭露事實真相時,當時的華盛頓郵報公司董事長格雷厄姆女士冒著很大風險當機立斷:作為媒體一定要維護自己的獨立性。

就在華盛頓郵報B股發行兩天后,該報頂著巨大的政治壓力,刊登了兩名記者從一位自稱“咽喉深處”的匿名人士那里采訪而來的報道,公開了美國五角大樓文件并跟蹤報道水門事件,從而直接導致尼克松總統于1974年下臺。

這兩位記者因為這篇報道而獲得1973年的普利策獎,《華盛頓郵報》也因此獲得崇高聲譽,被人們當作媒體獨立性的象征。讀者也許還記得,1998年初,第一個報道美國總統克林頓與白宮實習生萊溫斯基性丑聞事件的,也正是《華盛頓郵報》。

從現在的公開報道看,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已經要求有關機構注銷華盛頓郵報公司所屬兩家電視臺的營業執照,甚至要一并注銷《華盛頓郵報》的營業執照。當然,最后陰謀并沒有得逞。

水門事件的發生對美國經濟是一個巨大打擊,工人*更使華盛頓郵報的經營一片混亂。而正是在此之前的1973、1974年,巴菲特先后投資了1062萬美元、以每股美元的發行價(后來由于股票拆分,股價調整為4美元),購買了《華盛頓郵報》12%的B股,相當于總股本的10%。

作為《華盛頓郵報》的一位新董事,巴菲特在這關鍵時刻每天都在報社出謀劃策。由于他主持董事會的財務委員會工作,所以在財務方面提出的建議,對華盛頓郵報公司走上正確軌道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尤其是他提出華盛頓郵報回購股票的建議,雖然這種做法現在已經司空見慣,可是在當時還鮮為人知,所以大家都唯恐出錯。在這種情況下,巴菲特通過各種數據向董事會成員說明當時的股價是如何低于公司內在價值,回購股票不僅能讓公司長期獲益,甚至能在短期內見到效果。

后來,董事會采納了他的建議,從1975年到1992年間一共回購了發行在外的43%的股票,平均成本為每股60美元。這表明,華盛頓郵報只用現在市值10%的價格就獲得了40%多的股份(到2000年回購數量達到一半)。這樣,華盛頓郵報的投資者所擁有的股票價值,實際上就已經達到真實資產的2倍了。

通過投資華盛頓郵報,巴菲特最初投入的1062萬美元到1985年就增長到5億美元,到2003年更是增長到了億美元。在這30年間,伯克希爾公司一共在這上面獲利億美元,投資收益率高達128倍。

【投資心法】投資股票不可能不懷有感*彩。理性、正直的投資者必定會偏向于那些經營正當、有正義感、講求社會責任的上市公司,事實上,這樣的公司經營也更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