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二区在线_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_久久精品99久久_av中文一区

股市知與行(2)

來源:767股票知識網 時間:2019-05-15 15:36:37 責編:767股票 人氣:

 你居然不知道證監會副主席

2007年6月27日,一位相交多年的老大哥,從北京過來,帶著他的兒子來和我交流投資。這位人脈、關系與背景極為深厚的兄長,早年給過我很大幫助,1992年開始學習投資時的50萬人民幣就是這位兄長提供的。當年靠著技術分析與聽消息,一輪牛熊市下來,50萬從終點又回到了起點,兄長最后拿走錢時還是約50萬人民幣。想想這一切,仿佛又回到了15年前毛糙小伙時的歲月,時光荏苒,歷經滄桑變幻,當年的小朋友——他的兒子已成了英氣勃勃的青年人。

在我之后,兄長委托過幾個人不間斷地炒過股票,但他說都不理想。他現在想將這份擔子給兒子來挑,他準備一部分錢做長線,一部分做短線,也參與些有重大資產重組的股票投資。我相信兄長在中國的人脈資源能夠讓他有足夠的信息來處理投資,但如果想通過證券市場積累很大的財富,而且能不斷地保持增長,這樣做是遠遠不夠的,而且有時候,如果沒有正確的理念做支撐,恰恰“關系投資”是害人最深的游戲。我試著告訴兄長,我認為好的投資方式——找到好企業、然后耐心持有比什么都重要。

我舉例:我的一個朋友,曾買了上百萬股的東阿阿膠,本來最少能賺5000萬,但聽到公司一個高管告訴她,企業內部在斗爭,一害怕就早早賣掉了。我告訴她,類似東阿阿膠這樣占據了國內70%、外銷90%市場份額,在專業領域有高壁壘、壟斷優勢的企業,不管哪一方斗贏了,還會繼續經營好企業,這樣的企業不該以這樣的事為賣出理由。就像茅臺,當總經理出事時,也是這位朋友同樣嚇得要在92元賣掉她的茅臺,但投資類似的企業,其實開始的時候應該想清楚,它和充分競爭性企業的區別,否則,私人關系愈深,愈容易動搖,特別是當你和要斗敗的一方關系為好時,更是如此。人類的天性,這個時候容易讓人失去客觀的判斷,從而對企業產生誤判。

談到這,兄長說他和茅臺關系非常熟,接著他說:“XXX也出事了”,我跟了一句,這個“XXX是誰?”“XXX你都不知道!他是證監會副主席,搞投資做股票的連證監會副主席都不知道,這可是我第一次經歷?!毙珠L很驚訝地表示。我告訴兄長,我確實不知道證監會副主席是誰,我們守法經營,萬事不想求人,平時也不愿跟政府官員打交道,我們不愿意活在各類人物的陰影下,更何況,我們的這份事業是求自己的內心,求自己的智慧。

兄長表示認同,他告訴我:他的關系都已近60歲,到了大批離休的時候了,以他的年齡和50歲的人交往還有可能,和再小的交往有代溝。他的生意、他的路,兒子是沒有能力重復走的,他也不希望兒子走同樣的路,所以,他不想讓兒子待在北邊,他想讓兒子往南走。他考慮要將事業交給新一代的人。

[備注:XXX是否出事,不知真假,我未求證,我不想知道,也不感興趣。]

杰出投資者的品質

——《華人杰出投資者》讀后感

2007年8月23日晚9∶30飛抵上海,第一位約見的朋友就是《VALUE》的主編張志雄先生。10∶15志雄兄到,順便帶來了剛出版的《華人杰出投資者》一書,封面素雅、寧靜,第一眼看過就非常喜歡。

2007年8月25日,早早趕到浦東機場,在候機樓處理完電子郵件,拿出志雄兄送的《華人杰出投資者》讀起來。雖然我也是被訪談者之一,但并不知道出版書的具體經過。聽人說這本書賣幾百塊錢,心里也曾嘀咕,既然編了書,就是讓人看的,但為什么要賣如此高的價格?有什么精彩內容能對得起付出“高昂代價”的讀者?我抱著懷疑的態度開始閱讀此書。

沒想到一開始閱讀,從黎彥修開始,訪談內容就深深吸引了我。從候機樓到飛行的過程中,一直到晚上11∶30分,終于將訪談錄全部看完。隨即給志雄發了個短信:“至少從文字和學識上,《華人杰出投資者》一書讓我感覺非常動人與精彩,也讓我學習了很多、受益非淺。”(767股票學習網 http://www.acgnp.com收集整理)

我并不認同“杰出投資者”的提法,估計這本書的被訪問者大多數內心也沒有這樣的意思,我贊同來自臺灣的黃慶和先生的觀點:“衡量投資大師要用30年的時間。確立一位基金經理人歷史地位需要10年,10年代表了市場的兩個多空周期。如果要給一位經理人下定論,要看20年以上的業績,20年基本涵蓋了基金經理人從當上基金經理到退休的工作經歷。衡量大師級基金經理的標準更嚴格,要用30年。要證明大師的投資方法的有效性必須要用30年時間,30年才能奠定權威的地位?!?BR>
今年5月9日在洛杉磯開Wesco公司的股東大會時芒格說:“巴菲特65歲以后的投資技巧突飛猛進?!睆陌头铺?956年在家鄉奧馬哈創立投資合伙人公司——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到1996年他65歲,30年的時間巴菲特在持續不斷地努力學習,今天依然。芒格說:“巴菲特是我見過的最善于學習的人?!蔽野l現這十幾位投資者與巴菲特先生一樣是非常愿意學習的人,這是他們身上共同的品質。正像黎彥修先生說的,“關注自己的核心競爭領域,又不固守成功經驗,銳意進取……我不敢把自己當成標桿,我們充其量只是金融市場的好學生。”

成為金融市場的好學生,這可能是投資成功的必備品質。在我理解,金融市場是一個沒有成就感的行業,你今天的成功可能就是你未來失敗的隱患。你每天必須面對新的挑戰,想那些永遠具有不確定性又注定會發生的事情,為此你必須要有一種開放的、很謙遜的內在性格,這樣才能增強你的洞察力與判斷力。這條路上沒有止境,甚至即便像巴菲特與索羅斯先生一樣杰出,也只是生活的選擇而已,你選擇的這個職業,做好是應該而且是必須的。

當然,走這條道路也像其他的事業一樣,極其艱難,你需要有忍耐力與堅強的性格,市場往往會對我們的忍耐力與自信心進行反復的考驗,就像江平先生講的:“你要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強的,能夠打敗一切對手……有時我必須要有自信,不然真的會垮掉……而且你必須在整個過程中,注入生命和感情,要真正熱愛這個事業?!?BR>
相信賞識、保持客觀也是成功的重要品質。“極為冷靜,對自己超強地自信,同時又能非常客觀地看問題,不停地認識自己,認識了再認識,自我反省。”這是江平先生總結的成功的性格要素,也是我看到的其他13位投資者一些共同擁有的品質。

這些品質,加上嚴謹、刻苦、認真、做事踏實,再具備些悟性、天賦與運氣,也許就是本書的訪談者能有今天的成績與在未來更久遠歲月生存下去的保證。


投資札記之五:股市知與行(5)

投資需要開放的心胸

投資需要不斷地學習,還要有開放的心胸。絕大多數人年輕時充滿理想和胸懷,但隨著年齡增長卻失去了對“自由精神”的追求……我討厭唯我獨尊的人與事,我希望不帶任何偏見地看待投資。

當然,我知道一個人能做到客觀是極其困難的。

我們多數人無論思考投資還是人生,往往是從自我的角度出發,但是自由的精神就是讓我們盡量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別人的精神。當然,能做好,在我也是困難的。

在歷史長河的每一代人里,孜孜追求、永不放棄的人,很少,我希望學習和思考如何讓自己變得杰出。我盡量按照我理解的自由精神在做事,我也希望它深藏在每一位投資者朋友的心中!

“小人”也能幫助我們成長

一位朋友曾發給我一條短信,惟妙惟肖、非常精彩。短信內容:成功人士需要四人幫,即:高人指點;貴人相助;小人監督;情人鼓勵!

2007年8月4日,一位對投資感興趣正讀大三法律系的小伙子,結束了他在東方港灣兩周的實習,臨別他問我有什么對他的“忠告”,我說:“如果你真想走投資這條路,如果能做到,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長。但不管怎樣,永遠不要放棄自己的追求!”(767股票學習網 http://www.acgnp.com收集整理)

不過,現在想想,除了這些,就人生感受而言,還有更重要的東西。我也算走過些曲折的路,想想走過的每個關鍵時刻,有那些值得你一輩子感激、記憶的人,但也有一些“小人”實際上在幫助我們成長、實現飛躍式的發展。

2007年8月6日晚看金庸訪談,他13歲就顛沛流離、逃避戰亂;日機轟炸、從死人旁爬起繼續趕路;少年失去母親;中年失去妻子;深愛的大兒子因情感問題在19歲自縊身亡于美國。經歷過這些苦難的歲月,很能理解金庸先生的話,包括他的兩次遭“小人”暗算,被學校開除。

人的成就有時并不十分重要,能活著、生存下去,就是一個成就。我常想如果時光倒流幾十年,我可能正在新疆、內蒙或大西北的某個地方數星星,我的頭發已斑白、背部已彎曲、滿臉滄桑,甚至只活在親人的記憶里……

所以,我想告訴這位即將踏上人生旅程的同學,如果還有機會——請永遠記住幫助過你的人,如果不幸遇到“小人”——他們有時偽裝得很好,你甚至還以為他們是你的朋友,等到重大變故時才會暴露……但即便他們暗算你,你也要請上帝祝福他們,他們也不容易。你要相信自己!越過他們,走你自己的路!

我們的腦袋是偏見的避難所

我們通常喜歡將自己看成是具有自由意志的有意識的人,但大多數人的決定其實是由環境觸發的精神過程決定。

比如對股票市場的態度,前段時間看過韓志國先生的一篇文章《為什么說5000點股市比1000點更健康》,看網上的評論,傾向性非常明顯。但其結論是否正確,可能需要“黃金十年”是否真的存在來驗證。而這個過程,誰的腦袋存在偏見,對別人不重要,其實對自己的影響是最直接也最深遠……

曾經在證券公司工作過很長時間,對其商業模式、運營情況有些了解,但除了在2003年初,中信證券剛上市時買過一些它的股票,后來賣出外,就再也沒有碰過。雖然那些年我們買入的股票也有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回報,但錯過中信證券確實是源于我們腦袋中的偏見。基于對證券公司商業模式的了解及剛剛經歷5年熊市,讓我們對其有一種本能的排斥。在中信證券9元的時候,曾想買進一些,但問到在中信證券工作的老同事,她告訴我“中信證券絕對不值這個錢”,我們的偏見加上她的偏見,讓我們錯過了投資我們最熟悉行業的機會。

當然,還有對稀有金屬的投資。按照自然規律,資源本身會枯竭。按現在的開采速度和已探知的儲量,石油和天然氣會在100年內枯竭,金礦會在15年內,銀礦會在20年內,銅礦會在31年內枯竭。除了鐵礦會在150年消失,支撐現代的大部分礦藏會在百年內消失,由此導致的資源價格攀升應該是必然的結果。中國的能源增長與需求,憑常識也應該能判斷。從這個角度,未來50年我們所使用的能源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人類最終可能只能向太陽能、風能、水力發電方向發展,長江電力長遠看應該是能穿越足夠久遠歲月的企業,但我們忽略了或者說沒有對該類問題重視起來、去細心考量,等等。

外部世界龐大、復雜和易變,有太多的因素限制我們對事實的認識。我們往往先入為主,不是先看到事物,再確定它們是什么,而是先確定它們是什么,再審視它們。人們很少通過理性和邏輯來思考問題,這種人性特征是人類的通病,我的一位親近的友人,曾嚴厲地批評存在我腦袋中的“偏見與傲慢”,那我們如何克服它,讓它遠離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股票投資的“義”與“不義”

“投機家的反應就像食腐肉的禿鷹,將獵物的生命垂危視為一件好事。”這可能是許多人對資本牟利的看法。2007年5月曾有北京領導來公司考察,當我們將東方港灣專注長期股權投資的理念及做法路演完畢后,他說:“我原來以為類似的機構多少都有坐莊違法牟利的情況,沒想到你們會這樣做。比基金還堅持價值投資,這也是我聽到過的關于長期投資最好的演講之一……”

曾就股票投資的義與不義的問題,與幾個較有人文精神的朋友交流,他們的觀念有的還停留在三十年代舊社會投機家窮奢極欲,揮金如土,有錢不騙是王八蛋,不勞而獲的印象里。他們不想給那些想騙人的人,施展拳腳的機會,所以他們不買股票。如果僅僅從博弈的角度理解,這也有點道理,就像開賭場,全世界只有少數國家和地區允許賭博業合法,因為它是一個你贏我輸的零和游戲。但資本市場為什么在這么多國家獲得支持和發展,其實它的本質是非零和游戲,是參與者能共贏的游戲。

為什么美國近100年來,能不斷崛起?為什么眾多的高科技產業是在美國興起并能夠迅速地在全球占到領先地位?它的發現機制和創新機制的源泉在哪里?美國得以在包括高科技產業等經濟領域保持巨大優勢的原因,與它有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有關。正因為有了資本市場一整套發現、優選與聚焦社會財富的機制,才有了1971年的英特爾公司、1980年的蘋果公司、1986年的微軟和甲骨文公司、1990年的思科公司、1996年朗訊公司、時代華納公司與雅虎公司、1997年的亞馬遜公司和2004年的Google公司,才奠定了美國在計算機、通訊與網絡科技行業在全世界的壟斷地位,也由此奠定了一個人民生活富裕、國家強盛的美國。

在近百年大國崛起的歷史進程中,資本市場發揮著在現代經濟中舉足輕重的作用,當然這個過程中也充滿著股票投資者的貢獻,他們作為一個整體不僅要有智商和頭腦,還要預測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的動向,預見財富涌動的方向并設法從中贏利,進而幫助市場建立一個篩選機制。

在許多人腦海里“不義”的股票投資之舉,我們可以不加思索的指斥它,但這個“不義”不只是“投機”、不只是賺大錢,它應該給生活在今天的人們一個嚴肅的啟示——股票投資可以幫助一個國家強健其體系,它是富裕的催化劑,長久來看它也懂得用錢創造豐富的心靈?!?BR>
2007年9月20日

“關系投資”是害人至深的游戲

2005年,一個春意盎然、暖風徐徐日子里,和同事張弘與杭州的一個朋友談合作。2007年這個朋友,因杭蕭鋼構事件被波及。其實按他的身價,完全沒有必要用此法賺錢。我猜想有兩種可能,一是有意識的利用各種資源坐莊違法牟利;二是被動養成的投資習慣導致。因人脈資源豐富,正好知道內幕消息,就積極參與,只是錢太多,買多了自己成了主力,趕上形勢大好,想不賺錢都難。如果遇到大熊市,說不定,買多了最后自己成了大股東。

我傾向于他是基于第二種情況。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這是中國股票投資者普遍的心態,由此,即便是做莊與內幕消息明顯違法還要聽。但當以消息為依靠做股票時,其實,就等于把自己的性命交予他人手上。從這位朋友的例子看,如果不是他的有意為之,那么正應了有人說的:“跟消息炒作就象把命運交到了魔鬼手里,現在賺的錢是魔鬼借給的高利貸,不定哪天魔鬼收賬,連本帶利甚至身家性命一并償還。”

如果沒有正確的理念做支撐,對消息與內幕形成依賴,天天想著送來的“魚”,而喪失自己“漁”的能力,這個是投資的大忌。當你依靠命運來賺錢的時刻,那么你必須做好命運把你的錢拿走的準備。
(767股票學習網 http://www.acgnp.com收集整理)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