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二区在线_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_久久精品99久久_av中文一区

32歲之前的財富軌跡(8)

來源:767股票知識網 時間:2019-05-17 10:08:39 責編:767股票 人氣:
"小巴"在用"知識創造財富"的同時領悟到:最好的投資應該是對自己的投資。對自己投資不僅能夠得到金錢回報,更有一種"自我實現"的成就感。將時間、財富投資到其他東西上,或許可以達到"一本萬利"的成就。可是,對于自己的投資卻可以實現"無本萬利",這是一個質的提升。

在"小巴"挖掘第一桶金的過程中,"自我投資"的痕跡已經若隱若現。11歲的時候,他被"中巴"送到一個農場去"體驗生活"--美國家庭教育的一種。可是在這里,"小巴"卻對玉米地和奶牛全然沒有興趣,他經常一整天捧著自己喜歡的書。

"小巴"進行自我投資并不是盲目地將所有的知識都塞進自己的頭腦里。他很有自知之明,他只在自己喜歡和擅長的領域不斷地對自己進行投資。中學時他成績并不好,因為他覺得這些課程十分無聊,對于自己完全沒有幫助。在選擇大學時,巴菲特也是遵循著這個思路。商學院的一般課程對于他而言"投資回報率"并不高,他也沒有必要為此付出一到兩年的時間。而格雷厄姆是投資學界的"證券分析之父",他的知識在整個商學院的課程中是獨一無二的,與他共事將能夠學到更多。這份工作的"投資回報率"遠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而且,"小巴"已經對"價值投資"有了一定的認識,卻沒有實踐的機會。在老師的公司里,他才能真正學到如何讓"價值投資"這個枯燥的理論為自己帶來驚人的財富。

"小巴"通過自我投資擁有了異于常人的技能。在投資的時候,他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通過報表分析和提問對企業有更準確的把握。也正因為這樣,他才能在自己的年度報告中發表聲明:"對于符合標準的公司,將針對開價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是否收購的決定。"這個時間往往只有五分鐘。"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五分鐘正是數十年"自我投資"的結果。

2?修之于家

小道童巴菲特把自己的煉金道術往外進行擴展,首先是從自己的家人開始的。啟動自己的投資事業時,巴菲特最初采用的是那種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古老合伙方式,而不是被號稱為自然人賺錢裝置的現代公司形式。巴菲特與其他合伙人約定:如果煉金爐投入本錢回報率低于6%,那么巴菲特一分錢也拿不到;如果回報率高于6%,那么巴菲特也只能得到高于6%的那一部分收益中的25%。舉個例子說明,合伙企業第一年投資10萬美元,第二年回報率是10%,即賺了1萬美元。這種情況下,6%以下的收益,即6000美元歸其他合伙人;超過6%的4000美元中,巴菲特只能得到1000美元的收入。

最早出錢入伙搭建煉金爐子的查爾斯·彼得森日后非常驕傲地把簽有自己名字的巴菲特合伙公司最初經營協議張貼在辦公室的墻上,那張貼在墻上的文件顯示他投入了5000美元,這是當時巴菲特所能接受的最低投資金額,而對他來說,5000美元是很大一筆錢。他是巴菲特在沃頓商學院的同學,首批投資者中的伊麗莎白則是彼得森的母親。其余的4個人分別是"小巴"的姐姐、姐夫、岳父和姑姑。伊麗莎白母子出于彼得森對巴菲特投資才干的信任,毫不猶豫地把錢交給了他。1970年,已然氣候小成的沃倫·巴菲特深怕股市江湖過于風高浪急而出岔子,解散了巴菲特合伙公司,彼得森把自己的股份以17?75萬美元全部賣給了巴菲特。讀者切莫誤以為這單生意合算,這批股票日后在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價值2?95億美元。當巴菲特在潮水退卻重出江湖時,彼得森繼續不斷把錢交給巴菲特的新公司,這使得彼得森和他的妻子馬喬里養成了開飛機的愛好,并一起周游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