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二区在线_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_久久精品99久久_av中文一区

凈利潤:巴菲特的追求

來源:767股票知識網 時間:2019-05-15 15:48:24 責編:767股票 人氣:

    損益表(單位:百萬美元)

     營業費用

     銷售費用及一般管理費用2 100

     研發費1 000

     折舊費700

     營業利潤3 200

     利息支出200

     出售資產收益(損失) 1 275

     其他225

     稅前利潤1 500

     應繳所得稅525

    → 凈利潤975

    當公司從收入中扣除所有費用開支和稅款之后,我們就能得到公司的凈利潤。這個指標可以讓我們清楚,公司在繳納所得稅后最終賺了多少錢。當巴菲特通過該指標來幫他判斷一個公司是否具有持續性競爭優勢時,他運用了幾個概念,我們就從那些概念開始吧。

    巴菲特首先關心公司凈利潤是否具有上升趨勢。僅僅單獨一年的凈利潤數據對巴菲特來講毫無價值,他感興趣的是,公司利潤是否展現美好前景,是否能保持長期增長態勢,若是兩者兼備,則等同于具有持續性的競爭優勢。巴菲特并不要求公司一帆風順,但他希望整個趨勢是保持向上的。

    但在此注明:公司有可能因為股票回購計劃而導致凈利潤的歷史走勢不同于每股收益。股票回購方案將減少流通股數量,從而增加每股收益。如果一個公司的流通股數量減少了,也就是說,計算每股盈利的公式中分母變小了,每股收益反而會增多,但事實上凈利潤并沒有增加。有些極端的例子是,某些公司的凈利潤本來正面臨衰減,但通過股票回購計劃,則可能使每股收益不減反增。

    盡管大多數金融分析師都關注公司的每股收益,但巴菲特卻關注公司凈利潤的真正走勢。

    巴菲特發現,那些具有持續性競爭優勢的公司,其報告凈利潤占總收入的比例會明顯高于它們的競爭對手。巴菲特曾經說過,倘若要在一家收入100億美元、凈利潤為20億美元的公司和一家收入1 000億美元但僅賺50億美元的公司之間進行選擇的話,他將選擇擁有前者。因為這家公司所賺取的凈利潤占其總收入的20%,而另一家公司只占其總收入的5%。

    所以,單獨的總收入數據基本不能反映出公司經營業績狀況,但它與凈利潤的比率,卻能告訴我們很多關于公司與其他公司對比的業績狀況方面的信息。

    像可口可樂這樣的優質公司能凈賺總收入的21%,舉世矚目的穆迪公司能凈賺總收入的31%,這些數據正好反映出這兩家公司卓越的基本情況。相比而言,西南航空公司只能凈賺總收入中微薄的7%的利潤,這反映出航空業的高度競爭性質。在這個行業內,沒有一家公司能夠相對同行具有長期競爭優勢。另外,通用汽車公司即使在經營情況良好時(當它不虧損時),也只能凈賺其總收入的3%的利潤,這同樣說明過度競爭的汽車制造業糟糕的經濟狀況。

    一條簡單規律(當然不乏例外):如果一家公司的凈利潤一直保持在總收入的20%以上,很有可能,這家公司具有某種長期的相對競爭優勢。反之,如果一家公司的凈利潤持續低于其總收入的10%,那么它很可能處于一個高度競爭的行業,在該行業中沒有一家公司能維持其競爭優勢。當然,這種絕對量化的觀點會留下一個巨大的灰色地帶——就是那些凈利潤率在10%~20%的公司,這一地帶擠滿了目前還未被投資者發現,但時機已經成熟,并等待發掘長期投資財富的公司。

    銀行和金融公司不屬于上述規律范疇內,這類公司如果出現異常高的凈利潤率,通常意味著其風險管理部門過于松懈。盡管這些數據表面上看起來非常有誘惑力,但實際上它們卻暗示出公司可能在為所謂的高收益率承擔巨大的風險,這在貸款業務中通常表現為賺取快錢,但其代價可能是長期的災難。一個深陷于財務危機的公司是不可能讓投資者發財致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