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二区在线_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_久久精品99久久_av中文一区

窮人要有信用

來源:767股票知識網 時間:2019-05-21 10:53:23 責編:767股票 人氣:
中國有句老話“七十二行,詐騙為王”,還有一句老話“成者為王敗者寇”,都說明一種實用主義價值觀深入人心,人們對狡詐的崇拜勝過了誠實。
道德是后天教化的結果,說謊更接近人的本性。因為人的本能就是要趨利避害的。
一個小孩子,如果他說要買文具,卻把父母給的錢拿去買零食了,一定是因為零食的誘惑力太大,而他不撒謊又沒有其他的辦法得到錢。同樣,如果他打爛了一個花瓶卻說是小貓打爛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害怕,父母極有可能暴跳如雷,這件事的后果,在他看來是不能承受的。
我們往往把誠實看成是品德問題,其實,誠實同時還是個能力問題。有能力得到,就不必撒謊;有能力承受,就可以坦白直言。
而在能力方面,窮人恰恰是最欠缺的。窮人家的孩子如果把買文具的錢買了零食,很可能就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富人的孩子卻不必如此,因為這只是小事一樁。
越是貧窮的地方,越容易產生道德危機。生存環境越是嚴酷,人就越是需要自保。同樣,越是初級的、沒有平等交易的經濟環境,越是充滿著謊言和欺詐。說到底,人的本能是趨利避害,資本的特性是賺取利潤,成本和回報之間,永遠都在核算。
講不講信用,很多時候是由經濟規律決定的。當不誠信的人大把大把賺錢,卻沒有不可承擔的后果降臨,那么“不誠信”就會成為市場普遍的選擇。
在資本主義早期,為什么充滿著那樣多的血腥?暴力掠奪、海盜行徑、綁架奴隸、征服殖民地……是因為在那樣的時代,暴力是最有利可圖的。
在亞當•斯密時期,情形同樣如此。工業革命剛剛開始,經營者的利益與公眾利益往往不一致,要想獲取利益就必須欺騙公眾。所以那時的經營者雖然很少聚到一起,但聚會時的談話內容,不是陰謀對付公眾就是籌劃抬高價格,那時商人的形象是很讓民眾鄙視的。
現在的西方世界,商人們都溫文爾雅了,面目非常親切,越大的企業越是注重信用,越成功的富人越是讓人可信。不是現在的人道德水平大大提高了,而是現在的經濟體制成熟了,各種市場關系越來越復雜,嚴格的規則就成了整個社會賴以存在的基礎,違反規則就必定受到懲罰。
只有當不誠信成為不合算的事,誠信才會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
大街上,如果有人免費給你發放食品,你可能不敢吃,而寧肯自己花錢到商店里買,因為商店讓你放心。正因為如此,商店也不會輕易讓不合格的商品進去,敗壞自己的聲譽,影響自己的生意。
當信用已經成為一種無形資產,誠信就不再是誰強加給你的,而是一種自覺和需要,因為欺詐已經不合算了。
很多時候,富人不需要靠說謊來達到目的,相反說謊的風險往往大于收益,所以他選擇用正常的手段來實現目標,一旦遇到挫折,他也有能力承擔后果。
銀行不愿意貸款給窮人,并不是出于道德的懷疑,而是因為窮人還貸的能力讓他擔心。
在市場行為中,道德是非常無力的東西,所謂商業道德,其實是一種經濟規律,有利的事情,大家就遵守,一切的道德都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上的。
越有實力的企業,越能給人信心,越能得到信任,也就越容易得到幫助。信用是一種資格,沒有實力就無法有信用的保證,在一個成熟的商業社會,信用就是財富的象征。
一個孩子說謊,內心常常是恐懼無助的,說謊恰恰證明了他的弱小。只有當你不必說謊了,你才真正長大了,可以掌握局面了,你才是自由的,強大的。當一個人能夠理直氣壯地說:“我做事,我負責!”這就是力量的表現。
富人有信用,因為他有能力,他負得起責,而且,他是信用體系的受惠者,他知道珍惜。
窮人,雖然暫時還沒到那一步,但你得學著。如果你相信信用經濟是一種先進的效率更高的經濟形式,如果你相信自己還沒有強大到不需要任何人幫助的程度,你自己就得先成為一個有信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