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二区在线_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_久久精品99久久_av中文一区

崩盤大亨鮑爾森的投資策略

來源:767股票知識網 時間:2019-05-22 11:59:43 責編:767股票 人氣:
在基金界,投資策略最重要。有了好的投資策略,不愁沒錢賺,更不愁籌集不到錢。據2008年1月15日的《華爾街日報》報道,人稱“崩盤大亨”的美國紐約對沖基金經理鮑爾森(John Paulson)在2007年一年凈賺三、四十億美元,這使得眾基金經理們羨慕不已,就連投資高手索羅斯也向其討教。

鮑爾森深知其投資策略的重要性。文章透露,由于擔心別人摹仿其投資策略,他使用軟件將其電子郵件鎖住,以防止投資者將其信件轉發給他人。文章甚至提到,鮑爾森的一位朋友用其策略大撈一筆,讓他很不高興。但從鮑爾森對記者的談話中,讀者可以窺探端倪。

資金管理比投資銀行賺錢

2007年年中,鮑爾森因做空次貸在圈內小有名氣。美國《養老金與投資》(Pensions & Investments)月刊在2007年7月9日刊登了對鮑爾森的一篇專訪。鮑爾森承認,他從成功的風險套利公司的老板格拉斯(Marty Gruss)及其父親那里學到許多投資哲學。

當時,鮑爾森是貝爾斯登公司的收購與兼并部門的主管,這家公司最近因次貸危機剛剛被摩根大通銀行低價收購(參見第13期本欄)。因為工作關系,他結識了當時的客戶格拉斯。貝爾斯登是投資銀行,靠發行承銷項目收費賺錢,而套利公司從事資金管理,用自己的錢投資,獲取較高利潤,而且沒有限制。鮑爾森覺得資金管理比投資銀行賺錢,于是在1988年跳槽到格拉斯的公司任總合伙人。

警惕市場下行

鮑爾森說:“有兩個投資原則指導我前行。”第一個投資原則是:警惕市場下降,而對市場上升不要操心。這對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指引哲學。他特別強調要保住本金,而不是損失資金。第二個原則是:風險套利不是賺錢,而是不要丟錢。“假如你能夠在下跌時把損失減到最低,你就能保住所有的收益。這使業績看起來很好。”他認為,兩個原則只是從不同角度說明了同樣的問題。(來源:767股票學習網 http://www.acgnp.com)

當記者問到他的投資風格是否集中投資時,他的回答是“是”和“非”兩種。他說,自己的投資相當分散。“我們平均每個投資項目只占總資金的2.5%。”但是,當他非常看好某個投資時,他就會把投資額放大到整個兼并基金的12%和事件基金的10%(參見名詞注釋)。他說,為了獲得好的收益,靈活調整比率很重要。

研究交易細節

早在2003年7月,《對沖基金新聞》(hedge fund news)就發表過對鮑爾森的專訪。在這篇報道中,他向記者講述其公司對交易對象的研究過程。從中可以看出,鮑爾森對兼并雙方的研究相當詳細。

鮑爾森于1955年出生于紐約市,在紐約大學商業和公共管理學院本科畢業后,其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來自著名的哈佛大學。2003年7月的時候,其基金公司僅有9個雇員,分別為3位分析師、1位交易員、1位交易員助理、1位審計員、1位辦公室經理及1位銷售主管。

他的公司將研究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是分析師把公布的新的交易掃描一遍。“公布一個交易,我們就做詳細的財務分析。”這些分析包括公司的銷售增長、稅前收入、純收入、每股盈利等。然后,他們對該交易的財務特點做一個總的評估。

第二步為參加兼并管理層的電話會議,閱讀華爾街的研究報告,向證監會提交的報告和兼并協議。在公司兼并協議的審核方面,他主要關注兼并中不尋常的情況,如財務、商業和法律條件。“我們對那些幾乎沒有條件的堅實的兼并協議感興趣”。他也檢查法律事宜,因為它會影響到時機和交易的批準。“研究的重點是去除那些風險較大和收益較低的兼并,尋找低風險和高收益的交易。”

關注風險

《對沖基金新聞》專訪中說,鮑爾森把風險分為交易風險和投資組合風險,前者又被分為宏觀風險和微觀風險。宏觀風險是大的市場動蕩能夠影響組合。例如,假如市場突然下降或者利率突然上升,他們就檢查投資組合是否會受到影響,一般通過對沖和取消交易來減低風險。微觀風險是指能夠導致交易失敗的風險。它們包括目標公司獲利的穩定性、融資、法律障礙、稅收、時機、潛在的會計事項。還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交易不成,但是手續費已付,就會產生損失。

投資組合風險包括每一項交易的規模、交易的數量、現金和股票的分布,在美國、加拿大、歐洲市場的分布,不同資本化市場的分布、現金流和部門集中程度。他對所有的風險參數都有特殊的度量標準,因此他能夠時時刻刻管理投資組合。(來源:767股票學習網 http://www.acgnp.com)

鮑爾森從事對沖基金行業十多年,幾乎每年都賺錢,僅在1998年失過一次手。當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陷入困境,鮑爾森的投資受到牽累,虧損率達4%。從此,他取消或減少事件套利,盡量減少波動,最大限度保護投資的本金。結果,在2000年至2002年,盡管市場大跌,他仍然賺錢。

利用傳統智慧

《華爾街日報》的報道認為,鮑爾森的秘訣其實不過是運用了傳統的智慧。鮑爾森的專長是對公司兼并的套利,但他發現次貸存在的問題后,放膽一搏,竟一舉成功。

在房市熱絡時,華爾街專家把各種不同不動產重新包裝成債券,再以擔保債權憑證(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簡稱CDOs)的形式賣給投資者。他們認為,如果擔心風險太高,可以購買信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來避險。但是,鮑爾森發現市場上的信用違約交換合約的價格很低,顯示投資大眾并不擔心房市泡沫。同時,他也發現信用評級機構在評價次貸商品時標準過寬。于是,他隨即對市場上的次貸金融產品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證實了他的懷疑:許多貸款者的償還能力并不好。

在鮑爾森之前,也有人看空房市,比他提早一年做空,最后蝕本太多,只得認賠殺出。2006年初,鮑爾森成立新的對沖基金,專門做空次級房貸。基金剛開始還賠錢,不久即開始賺錢。其中一只做空次貸的基金漲幅高達590%,另一只成立較晚的也有350%的增長。因此,鮑爾森認為,出手時機也很重要。

生活簡單低調

鮑爾森是一位晚婚晚育者。《對沖基金新聞》在2003年的報道稱,“48歲的他不久前才結婚,有一個不到10個月的女兒”。他稱自己為“可愛的父親”和“專一的丈夫”。

盡管一年賺了幾十億美元,鮑爾森依然保持低調。2007年7月,他因做空次貸在圈內已經小有名氣,但《養老金與投資》的記者看到,他的話不多,辦公室也很簡陋。

美國商業電視臺(CNBC)將鮑爾森稱為次貸專家超級明星。盡管在次貸上賺了這么多錢,鮑爾森認為,其基金仍然放在兼并套利領域。他表示,兼并套利能夠產生很好的收益,并希望成為該行業中的前幾名。

名詞注釋:兼并基金(merger fund)指專門投資與兼并有關的基金,事件基金(event fund)則集中做與事件發生有關的投資,如估計次級貸款會發生危機,就做空次貸指數。
(來源:767股票學習網 http://www.acgn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