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二区在线_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_久久精品99久久_av中文一区

如何調整投資組合

來源:767股票知識網 時間:2019-05-15 13:25:22 責編:767股票 人氣:

在構建好自己的組合后,投資者沒有必要頻繁地檢查自己持有的組合,這樣做不僅耗時,還很可能會導致追求基金的短期表現,從而交易頻繁,發生不必要的費用和稅收。經驗表明,"懶惰"的投資者往往比這類"勤勞"的投資者獲益更多。這里建議投資者每半年(或者每季度)檢查一下持有的組合就可以了。其目的主要是找出是否存在問題及需要采取的調整手段。檢查的主要步驟如下:

確認目前組合的資產配置情況與你的投資目標相符

從你現有的資產配置出發。如果你的股票比例離你的最佳配置比例僅有較小的偏差,比如說2%,那么你不需要對此進行任何調整。一般而言,最成功的投資者通常是交易最少的人,尤其是國外考慮到稅收因素時。但是當你的股票比例離你的目標配置比例有5%以上的偏差時,那么你就需要考慮對此進行調整了。即使投資者的投資目標沒太大變化,所持基金的投資策略變化或各品種市場表現不同都會造成持有組合的資產配置發生變化。所以投資者應先檢查自己的投資目標和持有組合的資產配置是否發生變化、二者之間的差距多大、發展方向如何,然后依此判斷是否需要調整及如何調整。

檢查投資品種的相對業績表現

投資者每季(或每半年)有必要回過頭看看自己組合中貢獻最大及拖累最大的品種分別是哪些,也可以與自己要求的回報率相比,找出那些偏差較大的品種。這里有兩點要注意的:一是,不要太看重短期表現,建議選取今年以來的回報或者一年以來的回報作為依據;二是,不要簡單的把投資于表現差的資產轉移到表現好的上,主要看其實際價值與價格的相對位置。比如一些超跌的品種反而應該增持,它們在下半年很可能存在更大的機會。

當投資者發現隨著時間及市場的變化,當初的投資組合已不能很好的符合自己的投資目標時,就必須對原有的投資組合進行調整。在調整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 不要在短時間內做大幅度的調整

如果所需調整較大,投資者最好不要一次性地調整到位,而是制定一個計劃,在預定的時間段內(如一年)分步調整。這樣可以避免發生買進的資產類別正好快被拋售的風險。但投資者如果發現自己目前組合中股票基金配置過多(尤其是高風險的股票基金過多)且與自己的投資期限不匹配了,則應越早調整越好。

第二, 注意調整技巧,減少不必要的成本

如果調整不是很急切,投資者可以通過配置將來的新增資金來達到調整的目的。如用新增資金買入較多的需要增加的資產類別,同時減少或者不買那些需要降低比重的資產類別,這要就可以避免直接賣出要降低比重的資產類別來買入要增加的資產類別而發生的相關成本(包括交易成本及稅收);即使投資者暫時沒有增加資金的打算,也可以將一段時間內所有所持基金的分紅集中起來投資于所需增加的資產類別,而不讓它們簡單地再投資于原有基金品種。

第三, 挑選品質不佳的賣出

在一定要賣出原有品種來調整組合時,投資者首先考慮的就是那些表現不佳的品種。但要注意不能僅根據其絕對收益率來衡量其表現,而要將之與同類風格的品種相比較;而且不能以一個月或三個月這樣短的時間段來衡量其表現,要賣出的應該是那些長期表現不佳的品種。另外,投資者要密切關注相關信息,比如基金公司管理層或研究團隊發生巨大變化、相關費率上升、投資策略變更較大、發生丑聞等,投資者在選擇賣出品種時應考慮這些"基本面"發生劇變的基金。

要注意在股票操作過程中,投資者反其道而行之的情況很多。他們會持有虧損的股票希望能翻本,同時賣出獲利的股票,把資金又投入到虧損的股票上用來攤低成本。他們希望靠此可以鎖住獲利股票的利潤。殊不知那些屢創新高的股票總是傾向于再接再厲,而那些下跌的股票通常會繼續下跌。

第四, 精選資質好的替代品種

在投資者需要增加新的基金類別,或者在同一類別里用更好的品種來替換已有品種時,要注意基金的投資風格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基金表現。成長型基金通常投資于成長性高于市場水平的、價格較高的公司,而價值型基金通常購買價格低廉、其價值最終會被市場認同的股票。平衡型基金則兼具上述兩類投資的特點。

不同投資風格的基金,由于市場狀況不同而表現不同。通常,大盤價值型基金被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因為一來大盤股的穩定性要比小盤股好,二則當投資者擔心股價過高而恐慌性拋售、造成市場下跌時,價值型股票的抗跌性較強。小盤成長型股票的風險則通常較大,因為其某個產品的成功與否,可以影響公司成敗;同時由于其股價較高,如果產品收益未能達到市場預期,股價可能會有災難性的下跌。

五,養成再平衡的習慣

通常有兩種方法達到再平衡的效果--或者你可以進行定期再平衡,比如說每年12月份,或者你可以在你的組合嚴重偏離你的目標時進行再平衡。我的建議是把這兩方法合二為一。盡管我認為每年對你的基金組合進行深入的評價很有好處,但是不要養成頻繁交易的習慣。我建議每年對你的基金組合進行全面評價,但是只有在組合嚴重偏離你的目標時才進行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