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二区在线_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_久久精品99久久_av中文一区

港股權證史上幾個轉折點

來源:767股票知識網 時間:2019-05-15 14:51:07 責編:767股票 人氣:

從1997年開始,股本權證漸漸隱退,香港市場超過99%的權證交易額都來自于備兌權證,備兌權證已經成為香港市場的主流產品。近年來,內地大型企業(yè)在香港上市,使得國企股備兌權證更受到投資者追捧。“九七回歸”成為香港權證史上的里程碑。
    1997:香港權證轉折年

    香港權證市場已有近三十年的歷史。最初,由上市公司發(fā)行的股本權證,是為了提高再融資吸引力。1988年2月首只衍生認股證在香港掛牌交易后,經過十幾年的發(fā)展,如今香港衍生權證市場已成為全球第一大的權證市場。

    從過去的香港權證市場來看,普遍以股本權證為主,其發(fā)行量比衍生權證多,但成交金額反而比衍生權證較高。自1997年開始,衍生權證的數(shù)量開始上升,到2002年更是暴漲至647只衍生權證,全年成交金額更是快速暴漲,從原先最低的190億港元升至最高的2640億港元,升幅近14倍。

    與之相反,股本權證的發(fā)行量在逐漸下降的同時,股本權證的金額也在漸漸下滑。從2003年全年成交金額來看,香港已成為全球上市備兌證(衍生權證)成交金額最高的地區(qū),其每日的平均成交額已達10.7億港元,遙遙領先于其對手德國及其他國家。單純以香港市場而言,香港認股證占整體港股的總成交比率超過10%,說明了香港人相當偏愛認股證。到2004年更達到每日平均成交金額約20.8億港元,相對2003年上升了91%,占大盤成交量的13.1%。如果以單日來計,認股證在2004年成交最活躍的一天,成交金額高達54.49億港元,占大盤成交量比重約25.1%,也就是說,每投資約4港元于港股中,就有1港元是投資權證。

    統(tǒng)計顯示,2004年及2005年,香港連續(xù)兩年穩(wěn)坐全球權證交易量的第一把交椅;進入2006年,自1月3日至8月29日,香港備兌權證成交平均每日約占港股成交比重的21.4%。

    2001:香港權證轉型年

    這一年,香港交易所為了促進衍生品市場發(fā)展,提高權證交易量,放寬了《上市規(guī)則》中有關備兌權證的規(guī)定,取消了發(fā)行限額的規(guī)定,放寬了權證增發(fā)的規(guī)定,簡化了上市文件的內容,提升了權證交易透明度,引進競爭及更多權證選擇。同時放寬了《交易規(guī)則》,規(guī)定了備兌權證發(fā)行人須為其發(fā)行上市的權證引入莊家制度,以此來提高流動性。放寬規(guī)則后,更多的發(fā)行商積極參與權證市場,投資者參與積極性也進一步提高,從此,香港權證市場迎來了大發(fā)展的時期。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權證市場個人投資者眾多。這與權證發(fā)行商、交易所重視投資者教育不無關系。香港交易所、證監(jiān)會以及備兌權證發(fā)行商都通過不同渠道,推廣市場教育,增進投資者對衍生權證的認識,協(xié)助投資者了解衍生權證的風險及特點。投資者越熟悉權證產品的特點,就越有積極性參與。而參與的投資者越多,越促進發(fā)行商設計滿足各類投資者需要的不同品種,由此形成良性循環(huán),推動市場向縱深發(fā)展。

    2007:QDII影響權證市場

    QDII是合格的境內機構投資者的簡稱,是在我國資本項目未完全開放之下,有限度地允許內地投資者參與境外證券市場的一項過渡性的制度安排。

    由于香港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成熟的資本市場,香港證券市場無疑是QDII的受益者。由于香港股市是全球性市場,較受市場資金推動。內地資金分流進入香港市場,對香港股市產生正面促進作用。一方面能增加投資者買賣港股的信心,帶動港股交投活躍。另一方面,在資金推動下,部分港股漲勢可期,并預計有三類股份可能受惠于QDII投資限制的放寬:其一,資金短線或留意H股對A股存在較大折讓的股票,如國壽、中石化、中行、工行及中信銀行等;其二,資金亦可參與一些還未在國內上市的優(yōu)質國企股如中移動、中海油以及中石油等;第三,對于中長線資金來說,投資者將可買賣一些國際性機構的股票,如匯豐等,待匯豐消化其美國業(yè)務的問題后,其業(yè)績將可維持穩(wěn)步增長,成為追求穩(wěn)健投資的QDII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