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二区在线_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_久久精品99久久_av中文一区

賺慢錢時代,公益金融發展或迎小陽春

來源:767股票知識網 時間:2019-10-25 08:56:30 責編:767股票 人氣:
決策主力記者:唐如鈺 決策主力編輯:肖芮冬
公益金融是一種區別于是傳統金融模式的新型投資及財富管理方式,它注重產生經濟回報的同時也為社會帶來福祉,例如,提升環境質量、幫助殘障人士就業等。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家族財富的增長和社會責任意識的覺醒,公益金融在開始興起,并被越來越多的投資人和機構所關注。
昨日 10月23日 ,一場由如是金融研究院和順德區雙創公益基金會 以下簡稱基金會 聯合舉辦,以“雙創新時代·公益新金融”為主題的沙龍活動在北京舉行。活動上,多位來自投資界的權威人士和基金會雙創項目創業者分享了個人觀點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著名經濟學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就向《767股票知識網》記者表示,公益金融并非一個完全新興的概念。與傳統金融業態相比,由于其在踐行的過程中要將公益性、低回報、低風險三者相結合,因此難以得到快速的發展,在我國尚處于發展的初期。但隨著近年來我國金融資產泡沫的退潮,在投資者長期收益預期普遍降低的大環境下,公益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更能適應環境,或轉劣勢為優勢,可能迎來發展的“正當時”。
“賺慢錢”時代,劣勢或變優勢
雖然,公益金融在國際上已經具備一定的發展歷史,但在我國仍是一個相對較新的理念。從概念上來說,我國近幾年大力倡導的“普惠金融”概念和全世界范圍內均受到廣泛關注的ESG投資等概念,都屬于公益金融的子概念。
如是金融研究院即指出,公益金融既有別于傳統慈善,也有別于傳統金融。一方面其既追求一定的經濟回報,也注重社會福祉;另一方面,公益金融機構除了向被投資者提供資金外,同時還提供管理和技術支持,保證所投項目或人員長期經濟社會價值的實現。
除理念“較新”外,事實上公益金融在我國的落地與發展亦較為緩慢。對此,管清友表示,公益金融在踐行的過程中要將公益性、低回報、低風險三者相結合,“這確實比較難,很多機構也仍在探索之中”;與此同時,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不少金融機構追求的都是“高杠桿、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如此,公益金融的低收益一定程度上亦是其發展的劣勢。
不過2016年以來,我國開始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金融大出清”,金融資產泡沫相繼褪去,在投資者對長期收益預期普遍降低的大環境下,公益金融反而迎來了發展的好時機。
“我們已經從過去‘賺快錢’的時代到了‘賺慢錢’的時代,那公益金融其實就是賺慢錢,因此它可以更適應當下的環境。而在未來可預見的時間里,我們對市場投資回報率預期都偏低的情況下,公益金融的低收益劣勢反而可能成為優勢,因為它更穩妥、更強調社會價值。”
機構、業態探索不斷
雖然,“賺慢錢”的時代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益金融的發展。但作為舶來品,其無論是踐行機構、金融業態、還是產品均屬于發展的初期,仍有待整個行業去探索、完善。
管清友就認為,從公益性和低收益的角度考慮,傳統金融機構并非最適合踐行公益金融的主力軍,其更追求投資的商業回報和適度風險。相比之下,政策性銀行、公益信托、公益基金等則更具備踐行公益金融的“基因”,“很多非傳統的金融機構一直在探索”。
順德創新創業公益基金會副秘書長葉韻琦就表示,目前,其所在基金也在雙創領域積極探索價值投資、影響力投資。未來基金會會繼續做好兩件事情:一是培養社會責任觀,二是資本發展推薦科技發展。
對于公益金融在雙創領域的投資,英博風華投資基金CEO馮志提出了不同關點。他表示,低風險、低收益還要支持創投項目,這幾乎是在維持一個“不可能三角”,“雙創一定是高風險的項目”。如此,像基金會一樣的機構應建立起適合自身的投資模型,通過有效的資產配置等方式確保資金、資本的補充才能維持基金的穩定發展。此外,基金還可選擇合適的GP把錢配置出去,讓專業人解決專業問題。
原中信集團消費基金執行董事陳禹則建議,像基金會一樣的機構,一定要把基金扶植雙創的年輕人創業,變成一個就是利用資本的紐帶去建立企業的網絡,甚至說資源的網絡,嫁接到年輕人身上。這樣才能使他們成長,然后才能使基金成長。
從業態上來看,公益金融業態亦頗為豐富,公益創投基金,慈善信托、小額信貸、互聯網眾籌、社會影響力債券投資等均為公益金融的實踐方式。具體哪一種業態更適合在我國落地,在場專家均表示了不同的看法。
管清友向記者指出,在當下公益金融發展的初期,很多的產品、業態都值得機構去探索。“不論是綠色債券、社會影響力債券投資等都可以探索,但本質是要將公益性、收益和風險匹配好。”
德福資本執行副總裁易琳表示,公益基金對地方經濟、地方企業發展幫助非常大。所以地方政府、基金應相互合作,使金融和產業完美結合,資本助力產業,為不同企業賦予不同能量。
而對于公益金融在雙創項目上應傾斜的領域,管清友強調,在金融扶貧、以及支持科學家創業等都是公益金融大有可為的領域,“比如說支持一些關鍵領域的科學家,在產業鏈的上方支持科技研發而非成果轉化等,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政策作用:監管+鼓勵
值得注意的是,公益金融業態和產品的成熟需要各類機構自身的不斷探索。但其整體健康有序的發展更離不開政策的指引。如是金融研究院即指出,當下公益金融的發展既需要監管體系的進一步完善,也需要政策對創新的鼓勵。
具體而言,如是金融研究院建議,一方面由于公益金融概念較新,目前國內的公益金融業態少,一些公益金融新業態缺乏及時有效的監管。
目前,雖然公益金融監管開始受到國家重視,體系逐漸完善,但監管范圍局限在傳統慈善基金會和慈善信托等業態。但更多新興的公益金融品亟待被納入監管之中。例如,一些互聯網大病籌款平臺,本意是集公眾之力幫助弱勢群體,卻經常被用于并不必要的籌資。而在整個過程中,籌款平臺并沒有權力和資格對于籌款人的真實情況、財產、籌款額度是否屬實進行深入核查。這即需要有關部門深化公益金融監管體系建設,在業態上完善、在手段上豐富、在執法權上有更加清晰明確的劃分,完善健康的監管體系才可以保證公益金融健康發展。
另一方面,同樣由于其發展時間較短,國內公益金融業態少、市場對其理解普遍較為淺薄,發展路線較為單一。公眾對公益金融的認知多數局限于慈善、扶貧、普惠金融等概念。
而事實上,公益金融包括諸多概念、諸多業態,不應局限于上文所述的幾個簡單概念中。對于從業者應發散思維、全面擁抱公益金融業態創新、產品創新,讓公益金融不僅在一個方向越走越遠,更要在多個方向均取得更好更快的發展。未來可以運用“公益+信托”“公益+保險”“公益+創投”“公益+信貸”等多種金融手段,鼓勵更多專業金融機構參與公益金融產品研發和管理,讓公益金融真正實現經濟回報與社會福利之間的平衡。
767股票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