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二区在线_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_久久精品99久久_av中文一区

外匯市場的由來

來源:767股票知識網 時間:2019-05-21 10:36:50 責編:767股票 人氣:

    外匯交易發生的主要根源是由于國際經濟貿易的發生和隨之而產生的國際結算、國際投資、外匯融資和外匯保值等業務的需要。在國際經濟活動中,由于各國的貨幣和貨幣制度都是互相獨立的,一國貨幣不能在另一國流通。這樣,國際經濟活動中的對外債權、債務清償和結算以及國際投資,人們就需要將外國貨幣兌換成本國貨幣,或將本國貨幣兌換成外國貨幣,外匯交易就成為必然和必要的了。

    在現實經濟運行中,外匯交易產生的更深刻的根源,在于貨幣代替和資產代替兩種持有貨幣的動機。當資產以外匯計價并作為支付手段時就會產生貨幣替代現象;當資產以外匯計價并作為價值儲藏手段時,就會產生資產替代現象。有的人需要外匯是為了購買外國的商品,有的人是為了去海外投資建廠,有的人是為了外匯保值,有的人是為了外匯借貸和還本付息,還有的人是為了投機。總之,根據不同的動機就產生了不同目的的外匯交易。

    (一)為貿易結算而進行的外匯交易

    從事對外貿易需要進行外匯交易,這是外匯交易最初的動因和最早的類型。據統計,在現代貿易結算中,美元作為國際結算貨幣的比例高達40%以上,其他如歐元、日元、英鎊等,亦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一般而言,出口商在交易伙伴支付貨款后都會將其兌換成本幣或兌換成其他種類的外幣,從而產生外匯交易的需要;進口商從國外進口貨物,通常也要將本幣(或其持有的非結算貨幣的外幣)兌換成結算所需外匯,從而產生外匯交易。

    (二)為對外投資而進行的外匯交易

    到境外投資有各種形式,例如,投資于中國香港股票、到加拿大開辦餐館、到英國開辦工廠、到美國購買房產、到波蘭開辦商店等,這些都需要將本國貨幣或他國貨幣(外匯)轉換成投資所在國的貨幣(外匯),這樣就形成了為進行對外投資而產生的外匯交易。國際投資的方式主要有兩種: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直接投資是指一國企業和個人直接到另一國進行投資,這可以通過創辦新企業、收購國外企業股權、以利潤再投資的方式進行;間接投資又稱證券投資,這是通過在國際債券市場購買中長期債券或在國際股票市場上購買外國公司股票來實現的。無論是以哪一種方式進行國際投資,都必須將本國貨幣或持有的他國貨幣(外匯)轉換成投資所在國(或地區)的貨幣。

    例如,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由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變為最大的債務國,“日本購買美國運動”使日本成為美國最大的投資者,美國發行的國庫券約70%由日本人購買,日本還在美國進行大量的房地產等實業投資,收購美國企業、購買美國企業股票等。這些投資,需要將日元兌換成美元,而所獲得的美元收益也需要兌換回日元,這都是通過參與國際市場的外匯交易來實現的。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日本泡沫經濟的破裂,日本經濟出現了衰退,美國經濟復蘇,出現了“美國購買日本運動”,美國投資者的投資需要將美元兌換成日元,所獲得的日元也需要兌換成美元調回國內。

    (三)為外匯保值而進行外匯交易

    自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直到1973年,在布雷頓森林體系時代,各國貨幣都實行固定匯率制,其間雖有幾次波動,但外匯保值的需要并不明顯。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固定匯率制被浮動匯率制代替,匯率的變化完全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各國貨幣間的匯率時升時跌,有時一天的變化率竟可達5%~10%。在浮動匯率制下,貨幣的升值會給貨幣的持有者帶來收益,而貨幣的貶值則給持有者帶來損失。

    為了使外匯保值,全世界的銀行(包括中央銀行)、大公司甚至一般居民都在不同程度地參與外匯交易。凡是大的企業、集團、公司都設有自己的外匯管理部門,其業務之一就是進行外匯交易,以達到保值的目的。我國國家外匯儲備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儲備司進行管理經營,每天都要進行數以億美元計的外匯買賣,以此調整各種貨幣在我國外匯儲備中的比例,達到保值的目的。

    外匯保值交易(賣出匯率趨跌的貨幣,買入匯率趨升的貨幣)如果做得好,不僅能使外匯保值,而且還能盈利,實現外匯增值。例如,1989年初至1990年4月,美元利率較高,美元匯率亦呈上升趨勢,升幅達296%。如果投資者當時以日元來購買1000萬美元,則其間可賺取匯差296萬美元,而由于美元利率亦高于日元利率29%,利差收入又可達29萬美元,兩項毛收入合計高達325萬美元。

    (四)外匯籌資、借貸和還貸帶來的外匯交易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全面展開,近年來引進外資的數量明顯增加,外債規模也呈上升趨勢,這帶來了大量的外匯交易。由于借入的外匯與進口付匯所計價的貨幣不同,就存在一個貨幣轉換問題,也就產生了外匯交易的需求。例如向銀行借入日元和英鎊,在日本發行日元債券,在倫敦發行英鎊債券,得到的分別是日元、英鎊;但如果進口付匯需用美元或歐元,則需要進行外匯交易,把借來的貨幣轉換成付匯所需要的貨幣。這就是借貸以后使用資金所帶來的外匯交易。

    當貸款到期時,企業要按期還本付息,如果債務人手中沒有足額的借貸貨幣用于支付,需要以其他可兌換貨幣還貸時,就必須進行外匯交易,將其他種類的貨幣轉換成規定的還貸貨幣。這里便存在匯率風險的問題,由于匯率變化很大,借貸者就有遭受損失的可能性。例如,在我國的外債結構中,日元的比重較大,日元匯率的劇烈變動無疑會給我們造成很大的負擔。假如一家企業于1998年3月借入價值為1000萬美元的日元貸款,當時的匯價為1美元兌130日元,規定2008年3月到期,而2008年3月,美元兌日元的匯價已跌到1美元兌100日元,那么按照此時的匯價,企業蒙受的損失已達到300萬美元,還不算利息負擔。如果當初做了相應的保值業務,損失就會控制在較小的范圍內,否則這一損失將是企業難以承受的。因此企業在借入外資時,不僅要考慮到不同貨幣的利率差異,還要考慮匯價的可能變動。可見,無論是國際間的還貸還是籌資,外匯交易都是必不可少的。

    (五)因金融投機而需要的外匯交易

    投機性的外匯交易一般沒有真實商品交易或資本流動作基礎,僅僅希望從匯價的變動中獲取利潤,通過低買高賣的轉換來獲利交易。這種交易在外匯交易中所占地位越來越重要,投機商們在外匯市場上頻繁地買進賣出,推波助瀾,使外匯市場的變化更加神秘莫測。在世界各個角落里都有銀行、企業及個人在進行貨幣投機交易。在我國,貨幣投機交易已開始興起,一些金融機構已獲準開展自營或代客外匯交易,成為投機者追逐的新目標。外匯交易已經被廣泛用作金融投機工具,并由此產生了許多金融衍生產品,如期貨交易、期權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