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二区在线_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_久久精品99久久_av中文一区

但斌:不認同抱團概念 真正的風控就是買好公司

來源:767股票知識網 時間:2021-02-23 12:56:10 責編:767股票 人氣:

經歷2019年和2020年兩個投資大年后,市場對于2021年A股市場判斷分歧凸顯。一方面結構性行情愈演愈烈,一批龍頭股票市值加速攀升,呈現越不買越漲的節奏,諸多小市值股票和價值股遭拋棄;另一方面,隨著時代變遷,不少優秀的商業形態成長明顯加快,如何識別和抓住它們,十分考驗投資者的智慧。

近日,東方港灣董事長但斌接受了證券時報記者的專訪。但斌認為,國人喜歡“造”概念,比如當下熱議的“抱團取暖”——他明確表示不認同,而應該稱“英雄所見略同”。對于白酒,但斌表示,龍頭白酒供不應求是中國崛起的一個象征,而且一個國家的崛起一定是普遍意義上的崛起。

不認同抱團概念

證券時報記者:怎么看待當下A股市場的機構抱團現象?尤其是白酒行業,幾乎被各大基金重倉,但不少人認為抱團股的估值已經泡沫化,您怎么看?

但斌:我們國人喜歡“造”概念,美股從2008年到2020年,13年牛市當中,如果你不買頭部的幾家公司,可能總體而言回報是相當平庸的,中國當下也是如此。

東方港灣2004年成立以來,就在A股、港股投資,后來也投資美股。我自己的體會是,全世界任何一個市場里好公司都不超過100家,機構或者專業投資者都是圍繞著藍籌股在投資。

比如在港股市場,外資基本上都自下而上地選擇一些好公司,真正的風控就是要買好公司,港股成交量超過1億元的公司并不多,很多成交量很小或者市值很小的公司,投資進去了都出不來。

所以“抱團取暖”這個概念我不是特別認同,我覺得應該用“英雄所見略同”來形容會更好。比如說,在投資白酒龍頭企業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像段永平這樣的人,恰恰說明了大家的一致共識。

應適當修正投資框架

證券時報記者:自2016年開始,大市值股票就一直跑贏小市值股票,這一趨勢是否會持續?同時,銀行、地產、保險以及價值股卻始終不漲,怎么看待價值股和成長股的分裂?

但斌:西格爾在《投資的未來》里有段描述,長期來看小公司的回報在美國的某個階段是比大公司高的,當然你們要能夠找到這種小公司成為大公司的標的。

如何定義小公司和大公司,比如像國外的可口可樂、沃爾瑪、亞馬遜等,都是從小公司發展成為大公司的。但是,如今時代不同了,比如一些互聯網服務龍頭企業,能很快迅速就“跑”出規模來了。過去的商業形態是一個拋物線形態,成長周期比較漫長,但現在拋物線的角度上升比較陡,兩三年就成長為一家巨型公司,然后平臺期很長,即從一個拋物線結構變成矩形結構。

很多人都在爭論價值和成長,在美國也出現了激烈的爭論。比如投資大師霍華德選擇價值股,他兒子選擇了成長股也相當成功,引發了霍華德的思考。實際上,商業模型變了,比如互聯網時代,很多平臺型的公司出現了,成長速度非常快,它用兩三年的時間可能走了過去傳統商業模式公司十幾年的路,平臺擴張又非常快,比如社交電商龍頭公司一旦建立成功的商業模式,想要擊垮它就很難了。

所以,這一類商業形態都變了,投資理論框架或者思考框架可能也得適當地去修正,如果還是運用傳統的安全邊際這些去思考的話,那就沒太大意義。

證券時報記者:這么說投資的難度是不是變大了?

但斌:世界500強企業到現在存活率只有3%,所以投資其實是從小概率中找大概率的過程。東方港灣成立17年以來,我們主要投資兩類公司:

一類是世界改變不了的公司,類似全世界最古老的16家公司,其中有5家是酒類公司,而且這類公司一旦形成品牌以后,不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所以這類公司誕生偉大公司的概率非常高。

另一類就是改變世界的公司,當一個商業模式有著巨大的變現能力時,你能夠比別人更早地看懂它的變化趨勢。當然,這種公司的風險也大,一旦不成功可能就虧損巨大。

但是一旦真的看懂,比如像蘋果手機替代傳統手機,特斯拉變成智能汽車,把無人駕駛技術應用到汽車領域就能改變世界。類似這樣的公司投資難度相對來說比較大,挑戰比較多。

龍頭白酒供不應求

是中國崛起的象征

證券時報記者:怎么衡量白酒企業的價值?您對白酒企業有什么新的思考?

但斌:白酒商業模式很簡單,原料就是水和糧食,毛利率和凈利潤高,是非常好的一個商業模式。隨著中國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消費檔次不斷提升,對品牌酒的需求量不斷提升。現在A股18家白酒上市公司,除了幾家以外,基本上都在擴張,這是個好行業。

有一個比較普遍錯誤的說法是——中國的崛起難道靠一瓶酒嗎?我認為這種說法非常狹隘,2019年我去西雅圖調研了美國的4家企業:星巴克、波音、亞馬遜以及微軟。

可以說這4家企業是美國全面強盛的代表,比如星巴克就是個傳統消費公司,與中國白酒類似;波音是工業制造“皇冠上的明珠”。同樣的,中國的制造業也出現了很多了不起的企業,在全世界都處于領先地位;美國有亞馬遜,中國有阿里、京東,現在又出來一個拼多多;美國有微軟,中國也有華為,所以一個國家的崛起一定是普遍意義上的崛起。

龍頭白酒的供不應求,并不是腐敗導致的,它是真正代表著中國40多年改革開放的成果。

大危機往往孕育大機會

證券時報記者:去年疫情期間,股票市場波動比較大,你們當時是怎么思考的?持倉有沒有變動?

但斌:去年2月3日開盤那一天,我寫了很多微博,勸大家冷靜理智,不要那么恐慌。當時,很多專家學者反對股市準時開盤,但我是主張應該準時開盤。

當天,我們正好有兩個新產品成立,我們全部買進去了,我當時也發了微博說“子彈打光了”。

價值投資、逆向投資,是非常難實踐的,尤其像這種歷史關頭到底相信什么,跟你的人生閱歷,跟你內心真正相信的東西有關。

實際上,歷史上13次疫情,每次疫情后的6個月,平均回報都是正的7.5%,恰恰說明了大危機孕育著大機會。2008年發生金融危機后,美股實際上從2008年一直漲到現在,而中國最大的受益者是房地產和投資房產的老百姓。

證券時報記者:您一直說看多中國,芒格也說一定要到有魚的地方抓魚,中國就是這樣一個正處于上升過程的國家。您覺得中國最好的機會在哪里,你們有沒有重點研究的行業呢?

但斌:過去42年,中國實際上是橫跨了美國的三個時代,包括摩根時代、巴菲特時代以及互聯網時代。

比如巴菲特時代,從1978年到2006年,美國的人均收入從1萬美元到差不多5萬美元,消費、醫藥、教育、高端制造這些行業都是突飛猛進地發展。到了新的時代,疊加互聯網的力量,中國用42年實際上走過了美國的三個階段(時代),中國人學習的效率非常高。

同樣在中國,也還是重點看好這些領域,消費、醫藥、教育、高端制造、互聯網等。所以,行業的選擇對于投資而言特別關鍵,投資就應該把錢集中在這些好的商業模式或者好的行業當中,這才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