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二区在线_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_久久精品99久久_av中文一区

葉檀:折騰十年 淪為笑話!廣州樓市 一地雞毛?!

來源:767股票知識網 時間:2020-08-11 08:39:32 責編:767股票 人氣:
[葉檀股市分析]折騰十年淪為笑話!廣州樓市一地雞毛?!
一味無腦吹捧,只留黃粱美夢;廣州釘子戶牛,折射舊改犯愁。拒絕搬遷成景點,輿論站隊分兩邊。
2020年8月3日,廣州市環島路海珠涌大橋正式建成通車,一棟40多平的老宅意外爆紅網絡,網友戲稱“海珠之眼”。
記者走訪得知,該棟老宅因征遷賠償問題,房主拒絕搬遷,施工方則尊重房主的選擇,大橋繞道而行。新聞一經曝出,社會輿論分成清晰兩派,一部分網友譴責“釘子戶”不顧公共利益,將民生工程作為牟利的籌碼。而另一部分網友則認為,大橋繞道而建的做法,是廣州城建人性化的體現,美其名曰:文明的象征。以上兩種說法,第一種我們不予置評,不論求財求房,始終是個人選擇,即便不贊同,也要尊重。而第二種說法,我們不敢茍同,這是個典型的“雙輸”局面:且不說“釘子戶”居住環境嚴重受損,大橋繞道改建,使原本預算內能解決的問題,徒增成本。正所謂“大橋劈叉,你我買單”,工程預算來自稅款,作為主觀能動性更強的廣州,為何慷他人之慨,選擇兩敗俱傷?檢索新聞,我們發現同樣是廣州海珠,洪德路“8層圈中樓”,征遷方案談不攏,立交橋繞道而行。
為什么又是廣州?結合基建預算來看,廣州并不“富裕”,而在此前的文章中我們說過,因為歷史原因,廣州歷來是“違章建筑”重災區,本應比其他地方更加高效、靈活的解決此類問題。那么為何頻頻爆出“冷處理”?至于那些鼓吹“文明的象征”,是否還沉浸在西方“皿煮、籽油”的美夢中,一睡不醒?
社會效率的殺手
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什么道理?
在任何國家,“釘子戶”都是頭疼事,而不是所謂“文明的象征”。一直以來,“基建狂魔”的效率讓我們自豪,事實上,我們所有人都是這種極高效率的受益者,這無可厚非。甚至不少網友,還能以取笑國外的基建效率低下為樂。例如著名的“日本成田機場”,一條跑道修建12年,機場內常駐“釘子戶”,為此飛機不能夜間起降,以免打擾“釘子戶”休息。對此,西方媒體將“私產、人權”的牌坊高高立起,大書特書。事實上,這種鼓吹,只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局外人說的風涼話罷了。“成田機場”因此損失的效率,徒增的運行成本,局外人根本視而不見,而局內人“打落了牙齒往肚里咽”。所以,在評述“釘子戶——海珠之眼”時,我們究竟是局內人,還是局外人?如果我們以局內人的角度觀察,“釘子戶”的存在,只會讓文明,看起來“不文明”。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違法的暴力拆遷絕對不可取,但這絕不代表公共利益可以無限妥協于個人私欲。根據資料查閱,事件中“海珠涌大橋”的項目全稱是“江后航道濱水地區景觀工程”,其信息顯示在《廣州市2017年第三季度110個城建項目列表》之中。而根據知乎網友“難得糊涂”貼出的一則信息顯示,其實早在2010年,“海珠涌大橋”的相關拆遷工作就開始啟動。
就是說,“海珠涌大橋”征遷未果10年,“釘子戶”始終未被說服,而廣州真的退無可退嗎?不見得!根據《憲法》第十條: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除了憲法規定外,《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行政強制法》,以及各地方制定的《拆遷實施細則》等等,都制定了維護公共利益的最后底線。那么為什么,廣州沒有在數年前依法采取行動,而是選擇徹底妥協,以至于大橋繞道?退一步講,房價飛漲,如果早年果斷采取行動,如今很可能是“雙贏”局面,何至于用“文明的象征”遮羞。
“任性”的廣州
廣州的荷包很“差錢”,海珠的大橋不“便宜”。早在2010年“重要會議”上,時任廣州市長坦言,上任后有三個“想不到”,其中第一便是廣州“很差錢”。根據地方公報,2019年,廣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1697.21億元,同年,上海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7165.1億元,北京為5817.1億元,深圳為3773.21億元。相比之下,廣州的廣州的荷包很“差錢”,而事件中的“海珠涌大橋”并肯定不便宜。以2016年濟南某高架項目披露的造價數據,一段長約2公里的高架工程,直接造價為6億3千萬,征收拆遷費用約4億元。平均下來,1公里的造價在5億多元。
“海珠涌大橋”雖然不是高架,建造的規格可能也不盡相同,但是想必也不會是個便宜數字。結果,這樣昂貴的基礎上,為了妥協“釘子戶”,“海珠涌大橋”改道,加長,并且延長工期,這期間的費用增長,不言而喻。可見,這種燒錢模式下的冷處理,對于公共利益來說,絕對不是最優解。廣州——違章建筑的大本營,本應更加靈活、高效!2013年6月,廣州市城市管理高層表示,當時廣州違法建筑面積接近1億平方米,數量龐大。而且,清拆速度趕不上違建速度。根據廣州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公布的數據,2012年,廣州清拆違法建筑98.5萬平方米,但新增違建筑140萬平方米。
當時的廣州,為何違建如蝗蟲般涌現?拿當時的白云區舉例,其位于廣州市城鄉結合部,并且可能成為廣州市未來發展的重點規劃地區。城鎮化加快,土地價值激增,最終的導向就是,種菜不如‘種房’,巨大的利益驅使違法建筑源源不斷,違法建設不斷冒頭。2018年,廣州怒拆3600平米違建;2019年,廣州手起刀落,三季度末就拆了4000多萬平米。面對這種嚴峻的舊改形式,廣州的對策,竟然還是與“釘子戶”慢慢磨耐性,簡直是無法理解,難道只為博一句“文明的象征”?事實上,舊改遇上如此尷尬,不止廣州一家,而其他一線城市的處理方法,確實值得借鑒:來自中國法院網,一則上海的征遷糾紛案例:2012年6月2日,因舊城區改建需要,上海市做出房屋征收決定,并依法對居民給予房屋補償,但征收雙方未能在簽約期限內,達成征收補償協議。2013年一戶居民因不滿房屋征收補償決定,申請行政復議,經復議,結果維持該房屋征收補償決定。此后該戶居民仍不服,又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撤銷被訴征收補償決定……以上,上海給予補償,居民有權訴訟,整個過程完全處在法律框架內,雙方持續處在主動協商的狀態中,最終有效避免了“雙輸”的尷尬局面。
最后,我們認為廣州“海珠之眼”的爆紅,并不值得獵奇,也不值得“歌頌”,因為:“文明的象征”絕不應該是雙輸!

以上是767股票知識網小編幫你收集整理關于“葉檀:折騰十年 淪為笑話!廣州樓市 一地雞毛?!”的具體內容,了解更多,請關注767股票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