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二区在线_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_久久精品99久久_av中文一区

“新湖系”忙亂:定增60億倒騰資產,新湖中寶債務信用調降

來源:767股票知識網 時間:2020-12-15 12:01:16 責編:767股票 人氣:

資本玩家黃偉和他的“新湖系”近來借助旗下公司湘財股份(600095.SH,原名哈高科)展開了新一輪“運作”。在向管理層提交的最新定向增發(fā)預案中,湘財股份計劃向市場募資60億元。

新湖對外宣稱這60億元募資將被用來改善湘財證券的資產狀況,收購大智慧(601519.SH)15%股權,并讓二者實現協同發(fā)展。

這波操作看似一舉多得:湘財股份業(yè)績下滑危機解除、保殼成功;湘財證券曲線上市、借此拓寬融資渠道;大智慧再次與湘財證券攜手打造互聯網券商。

但在《藍籌企業(yè)評論》看來,在過去一年多以來,湘財股份母公司新湖集團一直在減持大智慧股份。與湘財股份收購大智慧所表達出的意愿全然不同,整個增發(fā)融資后的投向更像是套現大股東手中的一份低質資產。

同時,新湖集團最大業(yè)務地產板塊的上市公司新湖中寶的信用評級被調降,債務情況惡化。

“負負”真的能“得正”嗎?

定增預案顯示,此次湘財股份將募集不超過60億元,其中42億元用于增資湘財證券,13億元將用于支付收購大智慧15%股份的部分收購款,并表示“湘財證券將通過與大智慧進行業(yè)務協同,在金融科技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共同打造新一代互聯網證券平臺”。

不過,從湘財證券、大智慧兩大發(fā)展主體來看,打造新一代互聯網證券平臺談何容易。

盡管湘財證券在與湘財股份的重組過程中實現了借殼上市,但睿藍財訊統(tǒng)計發(fā)現,與A股其余38家上市券商進行對比,無論是資產規(guī)模還是業(yè)務規(guī)模,湘財證券都只能算是小型券商。

數據顯示,湘財證券2020年6月底的總資產為296.36億元,在上市券商中排名倒數第一,位于首位的中信證券是其資產規(guī)模的30多倍。

近年來湘財證券在業(yè)績表現上也不盡如人意,2018年-2020年上半年,湘財證券營收增速分別為-26.86%、37.65%、-5.62%,凈利潤增速分別為-83.25%、439.66%、-14.98%,業(yè)績嚴重受市場周期影響。尤其在2020年上半年市場行情相對回暖的背景下,湘財證券的營收規(guī)模和凈利潤規(guī)模也分別在上市券商中排名倒數第三、倒數第四。

“新湖系”忙亂:定增60億倒騰資產,新湖中寶債務信用調降

而大智慧作為湘財證券的上游企業(yè),主營互聯網金融服務。2013年,公司因財務造假至今仍有超過1000例民事訴訟未處理,截至2020年7月31日,大智慧尚在審理中的剩余訴訟計提的債務費用達3366.97萬元。

即便扣除這一影響,數據顯示,大智慧2020年1-9月扣非凈利潤僅為1037.7萬元,扣非凈利率為2.29%,對比電子信息行業(yè)平均7%左右的凈利率,盈利能力屬于行業(yè)偏低水平。

湘財證券所屬的證券行業(yè)屬于典型的資本密集型產業(yè),一直都有著“強者恒強、弱者恒弱”兩極分化明顯的發(fā)展趨勢。從目前情況看,“湘財證券+大智慧”的組合恐怕很難在證券行業(yè)上實現“負負得正”。

“新湖系”前腳減持,后腳收購

即便不討論“湘財證券+大智慧”的發(fā)展前景究竟如何,本次定增中“新湖系”所扮演的角色也讓投資者有不少疑慮。

定增方案顯示,湘財股份受讓的大智慧2.98億股股權(占總股本15%)均來源于新湖集團。

新湖集團是“新湖系”的核心資產,“新湖系”掌門人黃偉也正是通過新湖集團直接或間接控制著湘財股份、大智慧等上市公司,業(yè)務覆蓋地產、金融、互聯網、能源礦產和股權投資等多個領域。

不過,自2019年3月起,新湖集團曾陸續(xù)減持大智慧股份。

資料顯示,新湖集團早前是通過協議方式受讓大智慧實控人張長虹持有的4億股大智慧股份,占大智慧總股本的20.12%。而2019年4月-2020年7月期間,新湖集團通過集合競價交易方式共計減持了大智慧 9143.96萬股,持股比例一路降至 15.52%。

“新湖系”忙亂:定增60億倒騰資產,新湖中寶債務信用調降

湘財股份是于8月15日發(fā)布收購大智慧公告,資料顯示,2020年7月7日-2020年7月29日,新湖集團還曾減持大智慧1683萬股,占大智慧總股本0.85%,減持與收購之間時隔僅短短半月。

若新湖集團乃至整個“新湖系”真的長期看好大智慧,又怎會出現持續(xù)減持的動作?

市場對“新湖系”的此番操作也并不“看好”,從機構持倉數據可以看到,2019年末-2020年第三季度末,大智慧機構累計持倉股數由3.536億股降為3.237億股,機構持倉比例由17.79%降為16.29%。

“新湖系”忙亂:定增60億倒騰資產,新湖中寶債務信用調降

另外,在公告發(fā)出的第三季度期間,大智慧持倉機構數量由20家驟降為3家。

湘財股份機構持倉走向更能說明問題,2019年末-2020年第三季度末,湘財股份機構累計持倉股數直接由6000萬股降為247萬股,機構持倉比例由16.61%降為0.69%。

“說”“行”不一,9億變13億

既然大股東和機構都紛紛撤離,“新湖系”為什么還要費盡心思的進行倒手操作呢?

睿藍財訊通過分析本次大智慧的轉讓款的來源,發(fā)現了一些端倪。畢竟對于與湘財證券重組之前凈資產僅有8.8億元的湘財股份來講,26.74億元的轉讓價款并不是一筆小數目。

對此,湘財股份在收購大智慧的公告中明確寫出,“將綜合利用自有資金、股票質押貸款、股權融資、債權融資等渠道籌集資金,其中自有資金約5億元、股票質押貸款約13億元、其余通過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等方式籌集”。

按照該說法,除去5億元自有資金和13億元股票質押貸款,湘財股份通過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方式籌集的轉讓款項理應不超過8.74億元。

可定增預案顯示,將募集不超過13億元用于支付收購大智慧15%股份的部分收購款,比之前公告中所說的融資金額多出4.26億元。

“新湖系”忙亂:定增60億倒騰資產,新湖中寶債務信用調降

事情越發(fā)“變味”了起來。

資金短缺,意在套現?

仔細研究湘財股份母公司新湖集團的經營狀況即可發(fā)現,除去上述所說到的大智慧、湘財證券、湘財證券,近年來新湖集團多家子公司經營狀況都出現問題。

以新湖集團旗下負責發(fā)展房地產業(yè)務的重要子公司新湖中寶(600208.SH)為例,2020年1-9月,新湖中寶實現扣非凈利潤9.56億元,同比下降達62.37%,面臨著業(yè)績下滑和資金緊張的雙重壓力,公司股價也是從2015年6月左右10.47元/股的高位一路跌至如今的3.20元/股(12月10日收盤)。

目前,“新湖系”掌門人黃偉通過新湖集團持有子公司股權也一直處于“質押-解押-再質押”的無限循環(huán)狀態(tài),資金緊張程度更是可見一斑。

據最新資料顯示,新湖集團及一致行動人共計持有新湖中寶49.092億股,占總股本57.09%,其中被質押股份數量為33.890億股,占所持有股份比例69.03%;

新湖集團及一致行動人持有大智慧3.086億股股份中,3.002億股也均處于質押狀態(tài),占所持股份比例高達97.28%。通過質押所獲得的借款及融資金額共計10.32億元,截至目前仍有7.32億元未歸還。

從新湖集團的賬面數據來看,2020年上半年新湖集團整體虧損631.58萬元,同期短期負債由1.27億元1.65億元,而貨幣資本由3666.21萬元縮至2011.86萬元,貨幣資本與短期借款之間的缺口由0.9億元擴大至1.45億元,亦可明顯看出其存在短期資金短缺情況。

由于大智慧15%股權轉讓方新湖集團和受讓方湘財股份同屬于“新湖系”,這也就意味著,在本次股權轉讓計劃中,“新湖系”對大智慧的控制權并未改變。

在控制權未發(fā)生變化的情況下,如若順利完成定增,落入新湖集團“口袋”的將是從資本市場獲得的13億元現金,對比而言,這可比機構都快跑光了的大智慧股權實在多了。

而新湖集團獲得轉讓款用向何方呢?從上述推理中也可猜出一二,這不過是緩解債務壓力。以上推測也在轉讓大智慧的公告中得到印證,公告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