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二区在线_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_久久精品99久久_av中文一区

[股票在線配資]一封創業者的感謝信——成都高新區以營商環境建設助力雙創升級

來源:767股票知識網 時間:2019-12-25 08:57:02 責編:767股票 人氣:
站在中日韓合作20周年的歷史節點,12月24日,第八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四川成都舉行,這是中國時隔7年再次主辦這一會議。
成都高新區“菁蓉匯”是全國最領先的創新創業服務平臺之一,這里的中韓創新創業園是成都不斷發展新經濟和國際化的合作重要體現之一。
2019年,成都不斷提升營商環境,為創業者提供更好的土壤,培育新動能、打造雙創升級版——截至今年11月,成都高新區雙創企業已多達31787家,雙創從業人員近32萬,其中,僅今年就新增雙創企業8760家和雙創從業人員7.6萬人。
活躍的創業氛圍下,成都高新區今年的規上工業總產值上漲了12.4%至3579.7億元;進出口總額達3389.6億元,增幅超過五分之一,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進出口總額高居全國綜保區榜首。
種種成績,離不開成都高新區“刀刃向內”的營商環境優化。當下,“雙創”、創新創業載體、創新創業服務平臺都在不斷“升級”,城市也正大力“升級”自身的服務,對標國際優化營商環境正是其中的重點。
數據之外,處于孵化和起步階段,雙創企業和人才對營商環境的“親身感受”更加直觀敏感。“菁蓉匯”落成近四年半來,許多誕生在這里的公司,也同“菁蓉匯”一同成長至今,對當地營商環境的優化深有體會。
不久前,成都“線上”的政務信箱,就收到了這樣兩封“感謝信”。這兩封針對成都高新區營商環境優化發出的感謝信,從側面更加細致地描畫出了城市的“4A企業品質服務”。
建好“孵化器”打造品質創業環境
“我是高新區一家創業公司的負責人,今天致信不是為了反應問題尋求解決,而是想實實在在表達一位創業者對政府工作人員的感謝與感激之情。”
寫信的,是一名80后“蓉漂”成都易美互動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勝波,從外省到成都讀書、畢業后選擇了“留下來”,再到兩年前在這里辭職創業……“因為對這座城市的喜愛”,王勝波在成都工作生活,轉眼已經15年。
2017年,他的公司在成都高新區注冊成立,辦公場地就落戶在該區“菁蓉匯”內一家孵化器。“菁蓉匯”,是成都高新區建設的天府創新創業旗艦項目。按照他的話說,不僅僅是良好的地段環境、政策引導,“走在菁蓉匯,看著人潮如織,看著那一張張年輕的面龐,你就知道這座城市多么有希望!”
在這樣的環境中,“歷經兩年多發展,公司從一個三五人的小團隊擴展到了如今的36人,公司經營情況連年向好”。然而,在今年11月,他的公司卻突然遭遇“變故”——所在孵化器業務調整,“要求我們在12月10日前搬離現有辦公場地。”王勝波回憶起11月18日早上的那通電話。
事發非常突然,這意味著公司不僅要面臨三個重點項目的招投標工作,同時還要在不到20天的時間里,同步尋找到新辦公場地,并完成繁雜瑣碎的搬遷。“作為公司第一負責人,我的感受用‘急火攻心’來形容也一點不為過”。
那幾天,王勝波幾乎停下了手頭全部工作、微信步數每天接近2萬,小腿走到發酸卻尋找場地無果。懷著最后一線希望走進“菁蓉匯”創新創業服務中心,也正是在這里,事情有了轉機。
該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黃梅一一詢問園區孵化器,得知確實已無合適孵化器能應急后卻不放棄。經過查詢,黃梅成功幫他的公司找到另外一個“破題方法”:根據政策,他的公司可以申請直接在園內租賃辦公面積。“黃梅老師耐心細致地向我講解了相關政策,并告訴我兩天后就有專家評審會,馬上就可以準備申報材料。”
“感動”,是這位“蓉漂”在“感謝信”中提到最多的詞語之一。王勝波表示,這不僅是因為問題得到了解決,更因為“帶病還犧牲休息時間”“主動輔導申報材料”“耐心指導解答”“問題解決后仍沒閑著,主動幫忙聯系物業、了解場地裝修具體流程”等等無數的“暖心”細節。
當好“服務員”急企業之所急
在這位“蓉漂”眼中,他的公司“只是一家成立兩年多的初創企業”。但對“這樣一家普普通通的公司”,從第一次向黃梅反饋問題,到得到耐心細致幫助、問題得到解決,前后只用了不到3天的時間——這種“急企業之所急的同理心”,令他異常感動。
不過,對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的黃梅而言,“這卻并非個例”,只是每天都在服務的眾多初創企業之一。她在說話時,仍不斷有企業的咨詢信息在手機上亮起。
據黃梅介紹,“菁蓉匯”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實際上是成都高新區科技人才工作局的一個部門,“專門為企業和創業者服務”:激發創業靈感,獲得創業資金,解答創業疑惑,交流創業經驗,并為眾創空間/孵化器和企業提供技術、資金、市場、培訓等全方位的服務,降低企業的創業成本……事無巨細,“貼身服務”。
而其主要服務對象,就是創建4年以內的“新生企業”。“隨著企業成長壯大,規模化后需要更大的場地,我們會將‘孵化畢業’的初創企業推薦到更大‘瞪羚谷’或更專業化的‘產業區’。”黃梅認為,這實際上也正是成都高新區對創新創業進行“梯度培育”的一種解讀和實踐。
而除了“筑巢”,從一個細節,也足見成都高新區“俯下身子”服務企業的態度。黃梅告訴記者,如今的“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其前身其實是“高新技術創新服務中心”——從為“技術創新”服務,到為“創新創業”的企業服務,可以看出城市的營商環境一直在不斷“進化”、貼近再貼近“人”。
另一個細節,是黃梅不經意間的“用詞”——“服務人員”,這是她在自稱時,最頻繁出現的字眼。以一管而窺全豹,作為一個政府工作人員,潛意識中始終以“服務人員”自居,這或許也解釋了成都高新區,為何常被企業“表揚”能“急企業之所急”;或許也說明高新區乃至成都,在“用數據說話”的各類營商環境報告中,始終能“名列前茅”的原因。
看似“偶然”的一封“感謝信”背后,其實是長期努力后的一種“必然”。為了解決企業類似的燃眉之急,成都高新區在企業服務模式上,進行了大量機制體制的嘗試和創新。
今年起,針對企業發展經營中的重大、緊急、疑難訴求,成都高新區經濟運行局建立了“企業服務專報機制”,將企業反饋的重大問題,直接報送當地黨工委管委會研究處理。
這種“一對一”的訴求直達之外,“高新沙龍”定期廣泛地“面對面”收集更多企業的訴求。今年以來,成都高新區已組織開展的“高新沙龍”多達15期,服務企業250余家。
就在不久前的12月5日,在成都高新區發展高新產業的始源地——肖家河街道,為更好地服務轄區內3700多家各類高新技術企業,又剛剛成立了成都高新區首個“街道企業服務工作站”。
據了解,當地九成的政務和公共服務已實現“僅跑一次”;企業開辦不僅“僅跑一次”,還實現了零成本、8小時辦結。此外,工程建設項目的辦結時間也已壓縮至80日、納稅時間壓縮至120小時。2020年6月,涉企優惠政策一口受理、一窗通辦、一網查詢,還將進一步在成都高新區成為現實。
類似的例子層出不窮。刀刃向內、不斷創新,成都高新區努力的目的簡單又“不簡單”:只為給企業和創業者,不斷提供很好的“服務”。
種好“梧桐樹”吸引人才“鳳凰棲”
令人“贊不絕口”的營商環境,可以在企業“搬家”的“大問題”中折射出來,同樣也可以在孩子的一場“小感冒”中體現出來。
第二封“感謝信”,正是來自一名普通的幼兒家長付微。近日,成都地區流感高發,“上周,我孩子所在的班級也出現了甲流病例。”付微在信中提到,收到情況反映,幼兒園在征得絕大多數家長同意后不僅迅速停課,成都高新區防疫站還指導學校,對教室進行了全面通風消毒。在待觀察期內無新增病例、學校決定復課后,又制定實施了一系列的后續防范措施。
在付微看來,這樣的應急處置,“非常及時、高效、且非常必要”。作為一名孩子家長,也讓他“非常放心”。
對于孩子來說,付微是一名家長;對于城市而言,千千萬萬的“付微們”,則是共同推動城市發展的人才。一座城市不僅要吸引“鳳凰來”,還要讓其“棲得住”——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至關重要。
不久前,成都高新區就提出,要在三年內新建中小學幼兒園109個,提供近9萬個學位。這一行動,也被廣泛視為“是成都高新區吸引科技創新人才廣泛聚集的重大舉措”。
11月底,成都高新區的“2019年人才大會”上,《成都高新區實施“金熊貓”計劃促進人才資源向創新動能轉化若干政策》正式發布。而這一項政策,實際上又是該區此前已發布的“金熊貓”人才政策的升級版——人才安居保障,成為“新增條款”的重要一條。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教育、人才的支撐,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實現教育與產業的良性互動。”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教育發展質量,直接體現了宜居宜業水平;而宜居宜業生活水平,則是區域營商環境的關鍵指標,“不僅把人才引進來,還要讓人才留下來。”
從犧牲休息時間服務企業、到“全周期”培育創業、再到建設宜居城市服務人才……正是有了對企業和人才事無巨細的“貼身服務”,創業的熱情與火花正在這里不斷迸發,“雙創”升級版在成都高新區已逐漸成型。 文/黃名揚
767股票知識

以上是767股票知識網小編幫你收集整理關于“[股票在線配資]一封創業者的感謝信——成都高新區以營商環境建設助力雙創升級”的具體內容,了解更多[股票在線配資],請關注767股票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