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二区在线_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_久久精品99久久_av中文一区

一文讀懂國內爛尾樓那些事兒:每座城市都有幾座爛尾地標

來源:767股票知識網 時間:2019-11-14 09:08:43 責編:767股票 人氣:
最近,一則“業主苦等二十二年不交房”的新聞,受到廣泛關注。類似的爛尾建筑案例并不鮮見,如果你足夠熟悉所在的城市,那么總能找出幾棟當地盡人皆知的爛尾樓。從一線城市到小縣城,這些突兀的存在,除了滋生數不清的都市傳說,還埋葬著許多家庭的安居夢想。


爛尾樓作為被凍結的建筑,在外人看來是城市奇觀,而身處其中的人,卻備嘗等待的煎熬。在房子成為所有家庭頭等大事的環境下,這種風險不是一句“不買期房”就能夠徹底解決的。
在這個窮人盼著買套房子容身、富人盼著多買幾套保值的年代,矗立在城市中的爛尾樓大概是最任性的奢侈品——
高價競拍而來的土地上,歷經漫長的工期,最終誕生一座無法投入使用的建筑,凝聚在一磚一瓦上的資本,要么被鎖死,要么被蒸發,在房價飛漲、寸土寸金的時代,還有什么比這更暴殄天物的行為嗎?
但現實有時就是如此荒誕不經。
最近,一則“業主苦等二十二年不交房”的新聞,受到廣泛關注。據報道,這個名為“澳洲山莊”的樓盤,位于廣州市區東北部。


央視關于澳洲山莊爛尾的報道。
似乎樓如其名,澳洲山莊天生帶著澳洲人的漫不經心,據澎湃新聞報道,從九十年代末至今,二十多年過去,澳洲山莊兩千多戶業主仍沒能住進新房。
人生能有幾個二十年呢?有的業主早就還完貸款,有的業主從青年等到中年,還有些業主的孩子都已經成家置業。
人們總愛把買房稱為上岸,但對于買到爛尾樓的人而言,傾注了幾乎全部財富和希望的房產,變成了永遠不能抵達的彼岸。


類似的爛尾建筑案例并不鮮見,如果你足夠熟悉所在的城市,那么總能找出幾棟當地盡人皆知的爛尾樓。從一線城市到小縣城,這些突兀的存在,除了滋生數不清的都市傳說,還埋葬著許多家庭的安居夢想。
最近一年來,隨著樓市降溫,中小房企也迎來一波破產潮。根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七月下旬,發布破產文書的房企超過二百家。
不知道那些沒被它們蓋完的房子,會迎來怎樣的命運?
每一座城市,都有幾座爛尾地標
在中國不算太長的商品房歷史上,大多數人頭一回聽說“爛尾樓”,很多都與海南有關。
在正式掛牌建省之前,海南的經濟總量只占整個廣東省的5%左右。那時海口還是人口二十多萬的海濱小城,要是在街上抓住一個人跟他說“要發財,到海南”,恐怕會被當成神經病。
直到1988年,海南經濟特區和海南省同時設立,九十年代的大門豁然打開,天南海北的目光投射而來,房地產這門生意在海南島上迅速升溫。


從體制內辭職的潘石屹在一個晚上抵達海口,當時因為供電設施不完善,街邊的商販都準備了小發電機,城市顯得昏暗。
等到第二天天亮,就完全變了樣子,形形色色的大學生、農民、下海公務員、投機者擠在街道上,一切熱氣騰騰。
隨著這群人的到來,海南的房價狂飆突進。1991年均價1400元/平方米,只比1988年略高。但到了1992年,房價就猛漲到5000元,1993年到達7500元。要知道在九十年代初,萬元戶還是個了不起的頭銜。
巔峰時期,七百萬人口的海南,擁有成千上萬家地產商。但沒有永遠賺錢的生意,“擊鼓傳花”的游戲總要付出代價。
1992年,潘石屹離開海南后不久,房地產泡沫破裂,一棟棟斑駁的爛尾樓成為一個年代的印記。


根據統計,當時海南的六百多棟爛尾樓,占全國空置商品房的十分之一,大約用了十年時間才被完全消化。直到2007年,海南省處置積壓房地產辦公室撤銷,這段歷史才算畫上句點。
不過全身而退的人總歸是少數,大多數淘金者經歷的是夢碎海南。比如日后的汽車大佬李書福,靠著照相、做冰箱配件發家,也做了一個海南夢,最終把帶來的幾千萬賠光。
1993年,海南經濟地震余波未息,情景喜劇《我愛我家(000560)》播出。劇中無所事事的賈志新,帶著家里的四川小保姆,追隨鄰居姑娘鄭艷紅南下海南,他的小眼睛里閃著希望的光芒,號稱要“創一番事業”。


但坐在電視機前的觀眾都已經料到這次南下的結果,在第二年播出的《我愛我家(000560)》下半部里,沒有混出名堂的賈志新和鄭艷紅相繼從海南回到北京,倒是那個給志新當秘書的小保姆,在海南的房產生意里發了大財。
在爛尾樓的版圖上,海南不過是一個極端的個例,作為城市肌體上的瘡疤,爛尾建筑隨處可覓。
那些草草收場的雄心
在中國城市、中國企業飛速擴張的幾十年里,還有什么比高樓更能凸顯雄心壯志呢?
記性好的武漢人應該不會忘記,2010年開工的綠地中心曾經被譽為未來的“中國第一高樓”。幾年之間,這棟大廈經歷了“增高”,也體驗了“迫降”,直到最近暫時停止了“生長”。


綠地中心最初設計高度為606米,到了2012年,建造中的大樓又在計劃中增加30米。636米,足以超越四年后將完工的上海中心大廈,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高樓。
但此后,因為機場凈空保護,大樓的高度又降了下去。2017年,民航中南局和湖北監管局要求修到400米出頭的大樓停工。而到了今年10月,有媒體報道,大樓因欠付工程款停工,定格在華中第一高樓。
和這棟停在四百米的高樓比起來,史玉柱的巨人大廈更是永遠長不高的建筑,剛剛鉆出地面就迎來巨人集團的崩潰。
1992年,憑借漢卡大賺一筆的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團春風得意,準備在珠海建設巨人大廈,瞄準的同樣是“中國最高樓”的頭銜。大廈的高度也隨著史玉柱的野心一點點升高,從38層到54層,再到70層。
但眾所周知,蓋樓不是簡單的加減法,樓層加高,工期和投入就要成倍增長。1996年,巨人大廈地下工程完成,主體結構出現在地面上,但恰逢市場巨變,巨人集團在財務危機中猝然倒下,大樓施工就此停止,這一停就是二十多年。
在網絡地圖2017年拍攝的街景里,還能找到這座不高的爛尾樓,被彩色裝飾物包裹起來。
更年輕的一代人經過這里,又哪里能猜到它曾承載的豪情壯志?建筑見證興衰,所謂“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的含義,不過如此。
至于后來,史玉柱靠著腦白金和網游征途東山再起的商業奇跡,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幾乎所有的爛尾樓身后,都有一段狂熱的往事,而幾乎所有爛尾樓本身,都標記著那些草草收場的雄心。以高樓論英雄的年代終將過去,爛尾樓就成了某種尷尬的記錄。
爛尾樓會成為小城之痛嗎?
大城市的爛尾樓比小城市幸運許多,因為較高的地價和投資回報,通常能讓開放商緩過一口氣,至少也能吸引來其他開發商接盤。
比如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今天是光彩熠熠的陸家嘴(600663)高樓群的一部分,但在超過十年的漫長工期里,它曾受金融危機影響停工七年。
再比如廣州著名的“中國第一爛尾樓”中誠廣場,當初與不遠處的中信廣場分享了“誠信”二字,但兩棟樓卻踏上迥然不同的命運。后者成了地標建筑,前者則債務糾紛纏身,在十多年里引來數百場官司。
最終,這棟命途多舛的大樓終于在2006年被收購更名,開始發揮一棟建筑本來的功能。
相比之下,小城市爛尾樓想要復活談何容易。
東拼西湊、貸款上車的新市民,望著開發商遁逃的背影,住不進屬于自己的房子,心中又是何等滋味。
買過房的人都知道“五證齊全”的重要性,所謂五證,就是《國有土地使用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商品房預售許可證》。
而恰恰是一些中小開發商,往往在沒有五證的情況下匆忙開售,薄弱的資金鏈為未來埋下隱患,這也就是為什么許多網友反復建議“別買小開發商的房子”的原因所在。
類似的案例比比皆是,房價高揚的幾年,開發商閉眼蓋房賺錢、消費者閉眼買房上車,一哄而上之后,常常是一地雞毛。而在上漲預期疲軟的小城,不幸買到爛尾樓的居民,何時能夠等來解套呢?


爛尾樓作為被凍結的建筑,在外人看來是城市奇觀,而身處其中的人,卻備嘗等待的煎熬。在房子成為所有家庭頭等大事的環境下,這種風險不是一句“不買期房”就能夠徹底解決的。
更何況,在普遍的房產焦慮里,月月還貸的房貸群體、驚險一躍的換房一族、剛剛住進樓房的進城農民,和苦苦盼著房子復建的爛尾樓業主一樣,不都是現實生活里推著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