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二区在线_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_久久精品99久久_av中文一区

專訪中國勞動學會特約研究員蘇海南:工資分配應向一線職工、高科技人才傾斜

來源:767股票知識網 時間:2019-09-27 09:13:22 責編:767股票 人氣:
決策主力記者:李可愚 決策主力編輯:陳 星
從49.7元到28228元,70年來,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長566.6倍,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59.2倍,人民的收入水平發生了質的飛躍。
居民收入實實在在增長、職工工資穩步上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老百姓(603883)的“錢袋子”是怎樣一步一步“鼓起來”的?近日,《767股票知識網》 以下簡稱NBD 記者就這些話題,對中國勞動學會特約研究員蘇海南進行了專訪。
薪酬分配制度發生多次變革
NBD:70年來,我國收入分配和工資薪酬制度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海南:薪酬分配以我國經濟社會體制及其演變為依托,相繼進行了一系列變革和改進完善。
1949~1957年,此期間一方面廢除了搬運、煤礦、建筑等行業的封建把頭剝削制度,同時調整了單位留用人員和工人中突出不合理的工資分配關系;另一方面抓緊研究建立科學合理的工資制度,進行了兩次全國性工資改革。
第一次是1950年,全國各地先后采用“統一工資分”制度,即按一定的標準將實物折算成工資分計發貨幣工資的工資制度。第二次是1956年,取消工資分制度,實行貨幣工資制。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薪酬分配制度更是發生了多次重要變革。1978~1992年,我們首先恢復并改進了計件工資和獎勵工資制,于1979~1983年四次調整了職工工資。隨著國營企業普遍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理論界提出兩次按勞分配理論,于1985年在全國開始推行企業工資總額同經濟效益掛鉤辦法,打破原來統一的企業等級工資制。
同年,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開展了改革開放后第一次工資改革,實行了以職務工資為主的結構工資制。與此同時,引入再分配調節手段,開征了工資調節稅、獎金稅和個人收入調節稅等。
1993~2002年,中央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提出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到了2003~2012年,中央提出各種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要求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結合起來。
工薪勞動者薪酬大幅提高
NBD:70年來,我們在薪酬分配制度的建設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海南:概括而言,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了巨大的成績。
一是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確立,逐步明確了薪酬分配管理和改革的目標、基本原則以及一系列法規政策,為薪酬分配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據。
二是基本形成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薪酬分配制度體系和宏觀管理體制框架,各類生產要素按貢獻分配的格局大體形成。
三是工薪勞動者的薪酬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四是薪酬分配關系逐漸朝合理方向調整,分配秩序逐步有序化。
五是把薪酬和收入分配改革與經濟社會體制其他方面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強化全面改革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協同性,較好地提升了改革的效果。
薪酬分配等改革協同推進
NBD:黨的十八大以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進展一直備受關注。這些年來,我國在收入分配制度領域推動了哪些重大改革?
海南: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黨的十九大提出,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國家陸續出臺了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導工資分配向一線職工、高科技人才、技能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傾斜,大力治理農民工欠薪;進一步完善最低工資、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工資價位等制度,實施企業薪酬調查和信息發布制度。
同時,進一步完善機關和事業單位工資分配制度,調整基本工資標準和優化工資結構,建立與經濟發展和社會工資水平相適應的增長機制,在公務員中推行職務與職級相結合的制度,在事業單位全面推行績效工資等。當前,薪酬分配改革與實施精準扶貧以及居民收入分配其他方面全面改革正繼續協同推進。
767股票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