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二区在线_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_久久精品99久久_av中文一区

15億私募債逾期后海航拋出認購新債方案,如此借新還舊合規嗎?

來源:767股票知識網 時間:2019-08-28 09:22:25 責編:767股票 人氣:
中新經緯客戶端8月27日電 羅琨 自2017年中陷入流動性危機后,海航集團每一筆債券的兌付都牽動債券市場投資人的神經。
近日,據外媒報道,海航集團旗下票息8%、本金3億美元的海外債已經完成兌付。與此同時,多名海航私募債“16海航02”的持有人卻表示,在7月29日到期后,“16海航02”至今仍未兌付。海航此舉也被市場視作區別對待境內外投資者,引發了較大爭議。


資料圖。 “16海航02”迄今仍未兌付 海航提出借新還舊方案
767股票知識網數據顯示,“16海航02”于2016年7月29日起息,發行規模為15億元,最新債項評級為AAA,評級機構為新世紀評級。
“16海航02”的持有人提供給中新經緯客戶端的一份文件顯示,發行人應于7月29日兌付本期債券到期本息合計15.93億元。截至2019年7月29日,因發行人流動資金緊張,未能如期兌付“16海航02”到期本金和利息。
上述持有人稱,目前海航集團提供給持有人兩個方案,一個是接受展期,另一個則是認購海航發行的新債。
接近海航集團的知情人士向中新經緯客戶端證實了這一說法,稱目前海航與私募債持有人仍在談判中,展期或者借新還舊都是海航與持有人談判的一部分。
有債券市場質疑海航“借新還舊”這一做法已經明顯違反相關規定。根據《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項目承接負面清單指引》等文件規定,對已發行的公司債券或者其他債務有違約或遲延支付本息的事實的發行人,不得新發債券。
海航借新還舊是否無視這些規則?前述知情人士稱,從目前情況來看,海航與持有人仍在談判中,這筆私募債違約或延期支付尚未形成定論,因此能否發新債也并非由海航說了算,是否構成違規也當另說。“目前對海航的思路仍然以救助為主,如果把借新還舊的渠道堵上了,風險就更大了。”
8月27日,中新經緯客戶端也致電海航集團相關負責人核實上述信息并詢問發行人出于何種考慮優先兌付海外債,但電話未被接通即掛斷,截至發稿,前述負責人也未回復短信采訪。
分析指境外債違約成本更高
事實上,海航集團并非唯一一個優先兌付海外債的發行人,此前亦有發行人選擇優先兌付境外債。
東方金誠首席債券分析師蘇莉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采訪時表示,債券到期兌付選擇及違約后的處置,往往伴隨著債權人與債務人、債權人之間相互的博弈過程,是法律及相關制度、違約成本和信息掌握程度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債券募集條款的設置也可能直接影響債權的清償順序。
“相對來說,境外債券市場募集時限制性條款的設置較為完善,可能會涉及交叉違約等,債務人違約的成本較高,而發行人與境外投資者的溝通成本也較高,進一步提高了境外債違約成本。此外,此次海外債的投資人可能涉及很多國家,境外債違約對發行人聲譽的影響更為嚴重和廣泛。綜合成本與聲譽影響等方面,故可能會有發行人考慮先就境外債的違約處置達成一致意見。”蘇莉說。
前述知情人士則稱,優先兌付海外債主要是考慮到海航在境外市場的形象,其并稱海航的流動性危機仍需要更高層面的力量來協調解決。“靠市場博弈就是囚徒困境,不太可能達成理想的協議,但是 持有人 真走到訴訟那一步又可能是一個多輸的情況。”
那么,國內的私募債投資者又該如何維護自身權益?蘇莉指出,對國內的私募債投資者來說,目前國內債券市場在投資人保護和違約處置方面的法制規范尚在完善過程中,限制性條款的缺失令國內投資人處于相對劣勢。在金融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債券市場投資人保護機制將不斷完善,私募債投資人應從事前防控處罰,通過設置合理的限制性條款等方式,最大限度保障自身權益,這也是違約后債權人博弈的重要手段。
海航流動性危機仍待解
海航曾是“買買買”的旗手。始于2004年的全球并購將海航推向了多元化發展的快車道,在其巔峰時刻,坊間均稱“沒有什么是海航買不來的”,而這一切在2017年戛然而止。
2017年年中,海航開始爆發流動性危機,海航隨即走上了“賣賣賣”的道路。
2018年年底,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對外公布,自2018年起海航累計處理資產規模達約3000億元,未來海航還會陸續有不同批次的資產處置清單對外公布,等資產處置完,海航集團的負債率會降到50%以下。
海航集團2018年年報顯示,報告期末該公司的負債總額高達7552.68億元,短期借款為1011.52億元,長期借款為2390.7億元,應付債券為1122.17億元。截至2018年末,海航集團資產負債率70.55%,同比上升18%,流動比率和速動比例分別為1.1和0.86。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航集團公司2018年報中,審計機構中興財光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意見為“其他審計意見”即帶有強調事項,而非正常的標準無保留意見。
審計機構意見顯示,截至2018年末海航集團公司的流動比率為1.1:1,流動比率比較低,由此表明存在可能導致海航集團公司資金流產生重大疑慮的重大不確定性。
從近期的債務兌付風波來看,海航賣資產的速度已經無法趕上債務到期的速度。前述知情人士也指出,好賣的資產肯定第一步就已經處置完畢,現在還沒處置的資產相對而言肯定不那么“好賣”。“如果處置要快起來價格就得低下去,可能抵質押都未必能覆蓋。”
今年3月底,陳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坦言,由于解決問題需要一個過程,資金缺口需要時間來逐步化解,因此2019年仍然是困難的一年:一方面債務到期需要剛性兌付,另一方面資產處置需要過程。“海航有優質資產,但也不能因為急于出手而賣白菜豆腐價。”陳峰說。 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