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二区在线_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_久久精品99久久_av中文一区

可川科技上市之路艱難 多項財務數據存在疑點

來源:767股票知識網 時間:2019-07-24 18:25:15 責編:767股票 人氣:
可川科技經營中存在著很多風險因素,如近年來大幅增長的收入與關聯方之間存在“難言”的微妙關系,營業收入數據有不實嫌疑等,這些風險因素的存在很可能成為可川科技上市之路的絆腳石。
蘇州可川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可川科技”)是一家主要生產用于消費電子領域、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各種功能性器件產品的企業,其營收和業績在2016年至2018年間(下稱“報告期”)突然出現爆發式增長,而借著這個利好勢頭,公司于2019年6月發布了在創業板上市的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擬發行新股不超過2122萬股。
雖然可川科技報告期內的營收和利潤實現了持續大幅增長,但《紅周刊》記者梳理其招股書內容時發現,公司在經營過程中仍存在很多風險因素,如近年來大幅增長的收入與關聯方之間存在“難言”的微妙關系,營業收入、采購數據存不實嫌疑等,這些風險因素的存在很可能成為可川科技上市之路的絆腳石。
營收增長離不開關聯方的幫忙
招股書披露,可川科技近三年的經營情況可謂是順風順水,報告期內的營業收入分別達到18210.95萬元、25446.49萬元和40066.59萬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48.33%;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589.14萬元、4127.59萬元和7612.17萬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1.47%。表面上看,如此的營收和利潤雙雙增長是件好事,可就在這高速成長背后,公司的治理架構卻是十分的簡單。
資料顯示,在可川科技營收和業績大幅增長的2016年至2018年4月,公司一直沒有董事會,僅設執行董事(朱春華)一人;沒有監事會,只有監事施惠慶一人。2017年年初時,公司也只有2名高管人員,分別為執行董事朱春華、許曉云,下半年才增加張郁佳為副總,高杰為財務總監。如果說報告期營收和業績的快速增長是上述幾人的功勞,還不如說與公司有關聯關系的第一大客戶蘇州平川的幫忙有關。蘇州平川是可川科技控股股東、實控人朱春華之配偶倪靜青與控股股東、實控人施惠慶分別持有50%股權的公司,其與可川科技之間的交易是重大的經常性關聯交易。2016年和2017年,蘇州平川為可川科技分別貢獻了5630.32萬元和5819.32萬元銷售收入,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30.92%和22.95%。
需要注意的是,就在可川科技營收和業績大幅增長的2016年和2017年,其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也同樣出現快速增長,由2016年末的11295.29萬元增長至2017年的14032.46萬元,占同期流動資產的85.05%和83.14%(如表1),占營業收入的62%和55%,如此數據表現反映出可川科技在這兩年的業績快速增長更多的是“紙上富貴”,其有半數以上營收是沒有收到現金,賬面上形成了大額應收債權,而在這大額債權中,蘇州平川的欠款就分別達到了3862.88萬元和834.32萬元,金額并不算少。
或是出于其它各種因素的考慮,2017年11月,可川科技選擇終止與蘇州平川的銷售業務。而就在本次招股說明書簽署日,蘇州平川還進入了注銷程序。
營業收入有虛增的嫌疑
上文內容說明可川科技的營業收入在報告期內實現高速增長是與重要關聯方“幫忙”分不開的,若財務數據勾稽角度分析這高速增長的營收,可發現其不排除有虛增的嫌疑。
2018年,可川科技的40066.59萬元營業收入構成中,有4301.13萬元為外銷收入(如表1),國內收入為35765.46萬元,考慮到外銷部分是不需要考慮增值稅因素,因此按2018年5月1日增值稅稅率調整前后稅率計算含稅營收,則全年含稅營收規模達到了45908.28萬元。
同期,合并現金流量表顯示,2018年“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25184.86萬元,剔除同期預收款項新增3.65萬元影響,則與營業收入相關的現金流入了25181.20萬元。以這一數據與含稅營業收入45908.28萬元勾稽,有20727.07萬元的含稅收入是沒有收到現金的,理論上,這需要體現為新增債權上,即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款項應該有相應數據的增加。
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中,可川科技2018年年末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合計為24784.56萬元,同期還有1370.09萬元的壞賬準備,綜合這兩個項目金額與2017年年末相同項目14748.83萬元合計金額對比,新增金額為11405.82萬元,與理論新增的20727.07萬元債權相比,相差了9321.25萬元,很顯然,可川科技在2018年有9321.25萬元含稅收入既未收現也未獲得新增債權匹配。
當然,可川科技截至2018年年末已背書或貼現且在資產負債表日尚未到期的應收票據還有8015.30萬元,可即使是考慮了這一因素的影響,《紅周刊》記者依然發現,公司存在千萬元含稅收入未得到相關數據支持,這一金額不排除有虛增的嫌疑。
同樣的方法分析可川科技2017年收入情況,《紅周刊》記者發現其營收虛增的嫌疑依然存在。
2017年,可川科技營業收入為25446.49萬元,在考慮17%增值稅因素影響后,其含稅的營業收入達到了29396.33萬元,與同期“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21376.62萬元勾稽,收現的含稅收入為8019.70萬元,剔除2017年預收款項增長47.53萬元的影響,理論上,當年的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需要新增8067.23萬元才能匹配未收現的營業收入。
可事實上,2017年年末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合計為14032.46萬元,壞賬準備為716.37萬元,合計金額比上一年年末相同項目僅新增了2865.97萬元,如此結果意味著還有5201.27萬元含稅收入是存在虛增嫌疑的。

成本數據不合理
通常情況下,成本數據的變化與收入數據的變化是存在線性關系的,成本的異常往往從側面佐證營業收入的異常。
招股書披露,可川科技2018年主營業務成本當中有20616.62萬元直接材料成本,與當期19989.58萬元原材料采購相比(如表2),意味著當期原材料的采購并不能滿足生產經營的需要的,需要消耗往年存約627.04萬元。
在這年年末的存貨中,原材料有513.92萬元,而委托加工物資已經消耗完畢,兩項綜合起來跟上一年年末相同項目的金額相比較,新增了153.40萬元,這與理論上庫存應該減少結果是截然相反的。那么,前述原材料的消耗是不是因為庫存中半成品、在產品、產成品和發出商品出現了明顯減少呢?

實際上,招股書披露的存貨數據顯示,2018年年末存貨當中的半成品、在產品、產成品和發出商品分別有121.23萬元、114.03萬元、950.67萬元和523.88萬元,各項目金額合計跟上一年年末相同項目的合計金額比較,不但沒有減少,相反還增加了973.33萬元。顯然,這一結果與理論上應該減少也是相反的。
招股書還披露,可川科技2018年直接材料占主營業務成本的比例為79.33%,考慮到主營成本結構與產品成本結構幾乎是相同的原因,因此以該比例測算半成品、在產品、產成品及發出商品相比上年增加的金額973.33萬元中材料使用情況,可發現新增的材料成本大約為772.14萬元。綜合庫存中原材料新增的153.40萬元,可發現當期采購實際上大約剩余了925.54萬元留存在存貨中,而不是前文出現的消耗往年庫存627.04萬元結果。在一增一減下,相差的結果高達1552.58萬元,相對于當期約2億元的采購規模而言,8%左右的數據差異足以讓人懷疑可川科技招股書所披露的采、銷、存全過程中相關數據的準確性。
同樣的邏輯分析可川科技2017年采、銷、存數據,得到的差異金額并不比2018年的差異額小。
2017年,可川科技原材料采購合計11512.73萬元,比當期主營成本的直接材料12878.92萬元要少1366.19萬元,理論上這也會消耗部分往年庫存。
然而,2017年年末存貨情況顯示,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資相比于上一年新增了140.32萬元,與此同時,半成品、在產品、產成品和發出商品的庫存金額相比于上一年也增長了163.55萬元,以直接材料占主營成本的比例77.72%測算其中的材料成本,則材料成本增長了127.11萬元。綜合起來,當期庫存中原材料相比上一年應新增267.43萬元,與前述理論上應該消耗庫存中原材料1366.19萬元相比,差異高達1633.62萬元,顯然這個數據也是可疑的。
采購數據出現重大差異
招股書披露,可川科技2018年向前五名原材料供應商采購了8432.83萬元,占當期采購總額的36.67%(如表3),由此可推算出2018年采購總額達到了22996.54萬元。考慮到當年5月1日之前采用17%增值稅率,5月1日之后按16%稅率計算稅額,則推算出2018年含稅采購總額應該達到26752.64萬元。
同期,合并現金流量表中“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為14612.70萬元,與26752.64萬元含稅采購總額勾稽,有12139.94萬元的含稅采購額未能付現,再剔除同期29.40萬元預付款項減少額影響,理論上將新增債務12110.54萬元才合理。
可事實上,可川科技2018年年末的12786.28萬元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合計相比2017年年末的6289.10萬元僅增長了6497.18萬元,與理論上應該增長的12110.54萬元債務相比,仍存在5613.36萬元的差異。
同樣的推理方法分析2017年的采購情況,可發現這一年的采購數據從勾稽關系看也是不合理的。
2017年,可川科技含稅采購總額為16269.11萬元,與同期“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12122.05萬元相勾稽,有4147.06萬元采購未能付現,在剔除當期預付款項新增的6.74萬元影響,理論上新增負債應該達到4153.79萬元。
可事實上,2017年年末的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6289.10萬元合計相比于上一年年末5762.83萬元相同項合計,僅新了526.28萬元而已,與理論新增負債相差了3627.51萬元。
即便是我們考慮到報告期內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等長期資產的增減變化情況,跟同期的購建這些長期資產所形成的現金流量情況做對比,所差異的數據也是不能對上述采購數據中的應付款項等形成較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