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二区在线_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_久久精品99久久_av中文一区

葉檀:蘋果大舉押注中國!小心 這可能是大坑!

來源:767股票知識網 時間:2020-07-28 09:26:06 責編:767股票 人氣:
[葉檀看股市]蘋果大舉押注中國!小心這可能是大坑!
最近a股有點慘,不僅散戶想賣,大股東套現的也多。
又有一家行業巨頭大股東減持,而且他還跟蘋果CEO庫克很熟。
“別看AirPods這個東西小,但是它里面有幾千上萬個組件。”
2017年,蘋果CEO庫克在來訪立訊精密時這樣說。
庫克對立訊精密的評價是:“超一流的工廠將了不起的精良工藝和細密融入AirPods的制造。”
王來春回應:“我相信那句話,能與鳳凰同飛的必是俊鳥。”
誰能想到,30年前,王來春還只是富士康流水線上的打工妹。
這可能是最勵志的廠妹了。
2004年,王來春和哥哥王來勝成立了立訊精密,從為郭臺銘代工,到如今成為直面富士康的競爭對手,立訊精密已經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精密制造巨頭。
公司股價不斷走高,2019年1月至今,僅僅一年半時間,漲幅超650%,總市值3700億,已經超過富士康在A股工業富聯的2800億。
近期,市場上更是利好不斷,傳出即將成為大陸首家iPhone代工廠!
然而就在此時,立訊精密卻傳出高管減持,不少人懷疑是大股東套現。同時還質疑股價過高,原本一個做配件的代工廠,市值居然超過代工主機富士康?
大股東減持為了iPhone?
7月23日,立訊精密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及王來勝于22日減持1.30億股,減持股份占比1.85%,折合69.08億元。
這已經是今年第四次大股東減持公告,頻繁的減持不禁讓人懷疑是不是大股東套現離場!
畢竟今年以來,立訊精密股價漲幅超過一倍,減持后控股股東仍持股41%以上,依然遠超其他大股東,畢竟這點套現不影響控制權,趁股價處于高位,套現一部分,也說得過去。
同時,立訊精密剛剛釋放利好消息。
7月18日,立訊精密發布重要公告,將于母公司共同出資收購江蘇緯創100%股權和昆山緯新21.88%股權。
一時間,首家iPhone中國內地代工廠的消息滿天飛。
緯創是全球僅有的三家iPhone代工廠之一,不過規模要小于前兩家富士康與和碩,近年來份額在5%-10%左右。
緯創自2017年殺入iPhone代工后,自己力不從心,蘋果對其極不滿意。
與之相反的是,立訊精密發展勢頭非常不錯,是蘋果耳機AirPods最主要的代工商,效率、品質、良率等各方面都做得不錯,在蘋果高管面前具有良好的口碑。
立訊收購緯創目的很明確,旨在切入iPhone手機的代工領域。
筆初步確定交易價約為33億元,立訊精密計劃出資不超過6億元,對目標公司不構成控股。
據此計算,公司大股東需要出資27億元左右,短期內較大資金需求可能是大股東減持的原因之一。
不過,比起減持70億元來說,剩下的錢去哪兒了呢?
其實,立訊精密缺錢的地方還真不少。
除了大股東多次減持以外,公司短期借款也是激增,讓市場擔憂其現金流狀況。
截至2020年一季末,立訊精密貨幣資金為83.36億元,同時公司短期負債為81.14億元,短期負債相比去年年末大幅增加近40億元。
最近兩年,立訊利息費支出分別為1.08、2.11億元,與立訊數百億的銷售規模相比不值一提,但賬面尚有數十億資金情況下,卻要付出上億元的利息支出,能看出蘋果的業務過快擴張給立訊帶來資金壓力。
雖然蘋果信譽度高,壞賬幾率不高,但無論是新產業鏈,還是產量提升,都需要資金墊付,這對立訊流動資金造成壓力。
立訊在上市后不到10年間,從市值幾十億的小船到如今3700億元的航母,與蘋果牽手后,業績狂奔,是好事,但是也過度依賴蘋果。
2018年數據顯示,iPhone占據整個手機市場73%的利潤、第二的三星僅13%,中國廠商提升至13%,但遠遠落后于蘋果。說白了,就是賣手機沒蘋果賺錢。
雖然最壞的情況是被蘋果剔除出供應鏈,這樣發生的可能性很小,但擺在眼前的問題是,立訊精密的毛利率一直徘徊在20%。
這就是ODM行業的特點,看看富士康的員工就知道,累死累活,掙點辛苦錢,利潤都讓蘋果拿去了。
眾所周知,蘋果對供應鏈有很強的議價能力,不僅因為其產品本身,還因為每一個環節都執行雙供應鏈戰略,緯創也是這個戰略的產物。
明眼人都清楚,蘋果當年帶緯創入局,最大的意義就是擾亂代工價格,惡意殺價。
只是沒想到緯創不太中用,如今讓立訊接手緯創iPhone業務,最高興的人還是蘋果。
一方面,立訊領先的代工能力和自動化水平有機會重整緯創iPhone業務,他們有可能成為富士康、昌碩科技的勁敵;另一方面,蘋果也省去了投資“第四家代工商”的麻煩,直接用花了重金扶持的緯創更省力。
其實,立訊精密能拿下Airpods大概70%以上的訂單,足以說明其能力。
Airpods代工的難度并不亞于iPhone,那么狹小的空間塞進成千上萬個零件,手工肯定是不行的,得靠自動化技術。
得益于Airpods代工表現優異,立訊精密又獲得iWatch的競價權。
如今的立訊精密,大有青出于藍勝于藍的勢頭。
從廠妹到身價500億董事長
1988年,21歲的王來春從農村出來到富士康打工,盡管只有初中學歷,但他卻蘊藏巨大能量。
對工作一直是熱情澎湃,別人休息,她繼續留在廠里干貨,憑著“拼命三娘”的勁頭和優異的業績,王來春獲得了領導乃至郭臺銘的認同。
十年后,1998年,她已成富士康在大陸的頭號領導,管理著幾千工人。
王來春不滿足于此,她跟哥哥用盡積蓄,又找郭臺銘借到一筆錢,得以把香港立訊收入囊中。
最開始,只是一家做連接線、連接器的小企業。轉折來源于老東家富士康。
2004年,郭臺銘提出:“產品價格跌了30%,為什么我們的收入還能漲30%?因為訂單數量增加了60%。但問題是,我們不可能增加30%的人力!”
王來春看到了機會,決定替郭臺銘來增加這個人力。
郭臺銘為別人代工,王來春為郭臺銘代工。
她回到深圳創辦立訊精密,緊緊圍繞富士康,為其做貼身配套服務
東家漸成第一大客戶,長期以來,富士康的訂單占據立訊精密營收的半壁江山。
有錢以后,立訊精密不甘心僅僅做富士康的代工,開展了一連串的收購,擴展自己的商業版圖。
從高頻信號連接線、精密連接器、新一代天線等技術,成為蘋果、華為供應商。
打入蘋果供應鏈,具有里程碑的意義,立訊精密正式邁開步伐,從2014年開始生產數據線,到AppleWatch無線充電模組,再到iPhone8連接器、AirPods微型揚聲器。
就這樣,消費電子成為立訊精密的主力業務:2014——2018年,這一業務四年營收復合增速為78.3%。
立訊的成功,既是富士康這個昔日的代工帝國遭到徒子徒孫分食的縮影,也是大勢所趨,更多大陸代工制造也在爭奪富士康的生意,除lT之外,隨著人才技術積累,中國制造業崛起是趨勢。
大陸企業在制造業的價值鏈條上,一直在不斷上移,這要歸功于以技術導向為核心的理念,和全球化分工的格局。在現在這個時點上,中國要實現制造業進一步發展,一場爭奪是避免不了的。

以上是767股票知識網小編幫你收集整理關于“葉檀:蘋果大舉押注中國!小心 這可能是大坑!”的具體內容,了解更多,請關注767股票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