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二区在线_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_久久精品99久久_av中文一区

李飛:華為鴻蒙揭開面紗,資本市場已提前歡宴

來源:767股票知識網 時間:2019-08-05 09:32:42 責編:767股票 人氣:
9日至11日,華為將在東莞松山湖舉行2019華為開發者大會,華為EMUI10系統、搭載了海思鴻鵠818智慧芯片等眾多黑科技的“榮耀智慧屏”等均將在本次大會上正式發布。此外,華為研發七年之久、備胎計劃中殺手锏之一的鴻蒙操作系統也有望在會上首次亮相。
應該說斯諾登爆出棱鏡門之后,操作系統國產化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而從去年開始,不斷升級的貿易摩擦更是進一步點燃了操作系統國產化的浪潮。
但熟悉IT行業的朋友都知道,操作系統國產化何其艱難。
今年初,外媒Gartner曾出具一份研究報告,橫向對比全球的操作系統占有率。這其中,蘋果IOS 14% 和谷歌安卓系統 85.9% 的市占率總和已經達到99.9%。而即便把過去單獨統計的BlackBerry10 OS 與WindowsPhone整合到OtherOS,其占比也不過0.01%。
這一數字在2016年是0.8%,2015年僅WindowsPhone還有1.7%的占有率,2014年為3.2%
在安卓和iOS市場份額加起來高達99.9%的絕對壟斷態勢下,即便微軟和三星,也很難說服開發者開發Tizen應用程序。這樣的大局之下,操作系統國產化之路更是舉步維艱。
事實上,國產操作系統的發展飽受詬病已是老生常談。一些國產操作系統廠商被曝缺乏自主創新意識,在國外系統或內核基礎上修改了事,并未做出真正自主的系統,以此來騙取國家經費的現象屢見不鮮。
此前的麒麟操作系統涉嫌抄襲和造假就是典型案例。而成立14年之久的國產操作系統廠商紅旗也因陷入財務危機,以破產收尾。
除了國產桌面操作系統出現的問題外,幾款國產移動操作系統同樣遭遇或多或少“都是安卓修改而來”的質疑,比如COS系統與基于安卓的HTCSense界面非常相像被質疑,元心、960OS被質疑自主知識產權的含金量或安全性。
為何這樣的問題在國產操作系統的研發中一再上演?其實我們去匯總這些案例,不難發現——所有這些國產操作系統廠商都具有一定的政府背景。國家把操作系統廠商寫到扶持計劃里面,符合要求的便可申領經費。它的出發點是在于國家的補貼,不是從商業化角度考慮。
這也是為什么當華為這樣的私營企業以純市場化為出發點推出自身的鴻蒙系統時,我們對此抱有高度的期待。
華為鴻蒙能夠戰勝安卓么?
華為的鴻蒙系統比現有安卓系統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然而,操作系統最重要的是整個生態系統的搭建,需要大量第三方軟件廠商、開發者和用戶的彼此互動才能夠形成強大的生態系統。因此,我們需要回答的問題就是:華為鴻蒙系統能否依托技術優勢搭建起戰勝安卓的生態體系呢?對此,我們可以從操作系統的歷史中尋找借鑒之處。
2006年,中國提出“核高基”專項,重點之一就是操作系統,希望能夠打破微軟的壟斷。一幫國內公司利用Linux為基礎開發出了許多國產操作系統,如紅旗、普華、中標麒麟、思普等,并以失敗告終。
與此同時,谷歌同樣利用Linux在開發一套叫做Android操作系統。開發Android系統的原來公司名字就叫做Android,谷歌公司在2005收購了這個僅成立22月的高科技企業。Android系統也開始由谷歌接手研發,面向手機開發操作系統。
當時市場份額最高的手機操作系統是塞班 Symbian 操作系統。Symbian系統是1999年開始開發的,對手機配置要求不高,省電。根據Gartner的數據,2006年全球交付的智能手機數量達到了7290萬部,Symbian憑借70%的份額處于市場領導地位。
2007年,蘋果公司發布了iPhone手機智能手機開啟了新的時代。iPhone手機的大屏、可觸控、上網方便和大量的第三方應用,極大地提升了用戶體驗,也讓Symbian系統黯然失色。相比蘋果手機,Symbian系統存在著一系列的缺陷:
1 、塞班系統不支持多點觸控,適配的仍然是帶鍵盤的功能機;
2 、交互體驗復雜,功能層級多,上網體驗很差。
3 、第三方應用過少,甚至缺乏應用商店;
總之,iPhone手機的出現顛覆了塞班系統。然而,蘋果并沒有開發自家的操作系統給第三方手機廠商,眾多第三方手機廠商迫切需要一款能夠提供類似iPhone體驗的手機操作系統。
谷歌的Android恰好能夠滿足第三方手機廠商的這些需求,它不但能夠提供類似于蘋果手機的用戶體驗,而且Android是開放性、開源、免費、可定制的操作系統,軟件開發者可以自由開發需要的軟件。谷歌還讓android平臺手機可以無縫結合它推出的其他服務,地圖、郵件、搜索等。
2007年11月5日這天,谷歌公司正式向外界展示了這款名為Android的操作系統,并且宣布建立一個全球性的開放手機聯盟。2008年10月份,全球首款Android旗艦智能手機T-MobileG1首次正式上市。
而后,安卓智能手機迎來爆發式增長。連原來青睞Symbian的摩托羅拉、索尼都紛紛拋棄了Symbian系統,徹底投入了安卓的懷抱。在谷歌和眾多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Android系統很快成為了最主流的操作系統,最終占據了手機操作系統超過80%的市場份額。
安卓和IOS戰勝了塞班。而微軟的WM卻在突圍中失敗,PC領域,IBM的后起也最終被微軟覆滅。
從全球操作系統戰局的演變中回溯,其實我們能夠看到一個最簡單的道理——操作系統是一個贏家通吃的行業。后來者基本沒有機會“通過復制前者取得勝利”。要想取得成功,應該像谷歌那樣“找到新的大機會”,在其他人沒有意識到之前搶先占領,成就自己的偉業。
華為的鴻蒙系統,是否能夠走出壯闊的局面,我們不妨耐心等待在接下來的正式亮相。但即便是僅以當下的情形來判斷——華為在擁有完善的自身生態系統的背景下,即便以蘋果的模式作為樣板,也足以通過自身生態系統支撐起操作系統的發展生存。
但更重要的是,目前又確實存在一個嶄新的機會留給鴻蒙去開啟——就是物聯網。當前,整個智能手機行業已經進入成熟期,未來新操作系統最大的機會在于物聯網時代。根據孫正義的預測,2010年,平均每個人需要 2 個物聯網設備,而到了 2035 年,預計每個人需要 100 個物聯網設備,總的物聯網設備數量將達到 1萬億個。而物聯網設備和手機有巨大的差異,需要新的操作系統來支撐。
而對于物聯網來說,華為鴻蒙所采用的微內核系統又恰恰擁有諸多的天然適應的屬性。
無論如何,華為的鴻蒙將是我們自主可控國產操作系統,真正在市場化機制下走出的第一步,不論如何,我們都希望他能夠成功。
而恰恰也因為這一事件的關注度極高,我們認為資本市場一定會掀起投資盛宴,在本周已經有多家上市公司通過互動平臺表示與華為的合作關系。具體核心品種,我們周一盤前新浪講堂重點解讀,詳情點擊鏈接。